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罗毅民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罗毅民
        新疆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大石头乡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德育,阐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德育;小学体育教学;渗透;意义;策略

        新课改要求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立足该学科的德育功能,不断挖掘德育内容以及受到德育的熏陶,有效积累体育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就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德育的概述
        广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义
        1、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记住相关体育知识和动作技能,还需要学生将这些体育知识和技能用肢体去展现。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体育训练,以及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中所做出的言行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在具体的情境中,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德育的内容,也更能理解德育的内涵。小学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主要课程来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及形成的“三观”都蕴含着体育教师的德育观念和行为。因此,就德育的长期发展而言,将德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中,德育更容易同体育课程相融合,更有利于德育的发展。
        2、促进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1)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依据课程需求不断地进行相关体育动作技能的训练,这就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耐力和意志力。由于受到心理发展现状的限制和阅历的影响,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面对单调复杂的体育训练,小学生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因此,当小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时,体育教师将德育的内容和观点教授给学生,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小学生克服懒惰和脆弱,形成强大的意志力,收获良好的耐力。(2)体育活动不仅限于个人活动,还包括团体活动。对于体育竞赛中的团队合作竞赛项目,将德育渗透其中,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意识,从而帮助团队获得良好的比赛结果。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1、结合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渗透德育。(1)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老师需要抓住有效时机,了解德育教育的核心要求,体育教学离不开老师的现场组织,老师需要结合活动组织和纪律约束的现实条件,积极推动各类体育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实践,关注学生集体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集体成绩。(2)老师应该结合教材的特点及性质,全面渗透德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通过讲解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和体验。比如在开展田径训练时,老师可以以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刘翔为分析案例,展示与刘翔刻苦训练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意识和爱国情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体育参与中以顽强的精神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3)体育老师需要注重教学细节的完善及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找准德育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比如在上课时老师可以设置值日生,让值日生领取体育器材并按时回收,培养学生为集体奉献的精神,鼓励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主动爱护公物,养成热爱劳动的精神。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符合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对渗透德育意义重大。老师只需要给予学生方向上的肯定及鼓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积极挖掘德育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及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老师需要关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以教材为中心点,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要载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实现德育因素的全面渗透。学生道德品质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老师需要将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策略的改革相结合,关注体育教材的研究及挖掘,围绕教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保驾护航。在教材挖掘的同时,老师还需要超越教材,融入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时代信息,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的时代价值。其中,学科之间的结合取得的效果就会明显,体育属于一门边缘性学科,能够为其他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渗透德育教育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自由发挥,比如在学习乒乓球时,老师可以先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讲解我国乒乓球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另外,老师还可以开展难度适中的竞技比赛项目,提升学生的竞技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价值。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生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形成的奠基期。而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现,不仅可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促使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高效能发展,还可以从不同层面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建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技巧[J].新课程导学,2019(22)
[2]吴卫春.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田径,2019(08)
[3]陈海泉.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