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李永红
[导读] 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李永红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兴合联合小学 编码:256510 摘要: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当紧密结合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尤其需要注重以生活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避免单一灌输和理论教条化要求,要将生活当中的多种实践性德育教育元素与小学生德育教育培养紧密结合,增强“体验式”德育价值学习的效果。 关
        李永红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兴合联合小学 编码:256510
        摘要: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当紧密结合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尤其需要注重以生活化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避免单一灌输和理论教条化要求,要将生活当中的多种实践性德育教育元素与小学生德育教育培养紧密结合,增强“体验式”德育价值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
一、引言
        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所具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心灵的启迪为重要表现。作为生活化的体验式教学则从另外一个方面,将体验式的育人方式融合德育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的目的,更要从全方面、多角度予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充分实现对于小学生天性的解放
        相较于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特点,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是以小学生主体角色的角度予以出发,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自我实际特点以及需求,将特定化的场合定义为学习生活环境的条件,使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感受、思考、理解、体验生活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小学生获得知识、认知事物,还能够发现以由生活化的教学而去拓展自己的人生已意思。对于生活化体验式的教学来讲,可以充分实现对于小学生天性的解放,能够将学习融合于生活的快乐之中,使小学生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生活场景中,用自己感受快乐学习的益处、能够在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中形成自己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良好培养。
(二)有利于构建小学生知识体系基础
        小学生教育教学阶段,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单一呆板化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不仅会限制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出疑问,还会使小学生在固态化的“学习套路”中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成绩的下降。生活化体验式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小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和角色,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构建起互动式教学的方式,以此为契机来增加学生利用生活体验式教学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获取,并形成稳定的知识体系基础。
(三)有利于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于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利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增强对于学科知识的获取,还可以实现小学生在生活情境之下对于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自我感知、认知、思考、理解、领悟以及诸多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与人生形成认识,在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中去培养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总结能力。随着成长当中各种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会发生较大变化,能够在认知社会发展、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形态、审美等德育化成长内容的构建打下基础。[1]
(四)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较好的品德素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对于教育来讲,需要进行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将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因此,教育也是属于生活回归的一种重要方式。

生活化体验式教学能够强调以人的生活为教学的中心,并且依据于人生命的发展和延续为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要以尊重、关怀、提升生命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奋斗中所实现的价值为目标,要有生活化体验的教学内容去不断扩展和彰显生命的意义,从而能够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较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健康心理素质,为人生更崇高理想的追求奠定良好基础。
三、落实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的策略与路径
(一)常态化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要从小学生的常态化教育予以入手,并努力将其作为德育生活化的重要切入点。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需要家庭教育成为先导,更需要结合学校教育成就辅助效应,并且能够将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舆论环境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紧密集合,利用正确的引导方向和不断强化的社会实践而逐步固定化。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锻炼中,要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定一个奋斗目标,以此而找到自我人生发展的努力方向,并利用自我与班级的阶段性考核去验证自我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效果,以及与设立目标的达成度,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常态化。
(二)充分与全面的构建德育课堂建设
        作为教育过程来讲,课堂教学依旧是较为传统和重要的方式,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彰显。首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是德育教育元素的教材行来源,其所承担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理论化教学;其次,在相关教学课程中渗透德育课程教学元素,其所承担的是利用学科交叉的机会将德育教育元素更好的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最后,在相关的课外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利用班级所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小学生互帮互助良好品德的形成,懂得团结协作。课堂构建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授课教师要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要紧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要积极利用教材所涵盖的德育教育元素,并与生活密切关联,使教书和育人能够做到有机衔接,形成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效应。[2]
(三)以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生活化体验教学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对于小学生的所具有的德育教育价值和文化氛围熏陶形成深厚的影响,并且会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在其性格、品性、行为习惯等多方面产生烙印。因此,教师应当引领小学生要树立起“做最好的自己”的心跳,并培养学生能够力所能及的朝向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前进。此外,在学校积极为学生营造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的多项内容,诸如课外阅读、才艺比拼、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大扫除等形式的活动,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培养以生活为基础而不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以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引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生活化体验教学,能够更好的实现在生活的环境与氛围中提高小学生德育素质的水平。
结语: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师,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的变化,应当尽可能的将德育教育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状况,少一些硬性标准要求与刻板理论化的内容,不断创新创造德育教育的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德育生活化的体验式教学,注重小学生能够在和谐育人的环境之下形成自我自觉的道德知识学习、规范自己实践行为的要求。在此期间,不仅要注重学校的德育教育,更要密切联系家庭教育环境,将两个环境介质予以充分结合,打造良好的“家校”培养的互动机制,为小学生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春科.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时代教育,2016(14)
[2]郭卓明.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