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主任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姜静涛
[导读]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姜静涛
        兰溪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过程,必须针对其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路径设计,选择正确的、合适的方法。中职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班主任;核心素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特点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为振兴国家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大量的、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当于中级的职业技能水平,甚至拥有多种技能证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身心等等。要达到与普通中学相当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掌握 1-2 门专业技术,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事实上,目前中职学校承担就业、升学的双重任务,既要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又要为应用型高校培养合格新生。对有升学愿望的中职生主要培养其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为其在高校继续学习服务。对期望就业的学生应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文化知识只能是基础性的、必备的、应用性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最核心的应着重于敬业、专注、严谨、一丝不苟工匠精神的培育。未来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劳动者很难终身从事一项具体的工作,未来的工作不断变化,需要的是有学习力和进取精神的人,而不是有某项具体的专业技能的人。中职学校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2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
2.1推行教师人才专业标准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教师人才能力的发展,要完善现行教师人才专业标准,促进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人才专业标准的形成,并以此为要求开展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人才专业素养发展培训活动。教师人才专业标准的推行能够提高教师人才专业素养发展的质量。正常情况下,学校制订教师人才专业标准要收集与采纳专家学者的意见,同时再广泛寻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将该教师人才标准进行明确定义,以此为具体要求来指导中职学校教师人才专业素养发展工作的开展。学校需要妥善处理在过渡期间两种教师人才专业标准之间的差异,确保教师人才专业发展的流畅性。为了有效处理两种教师人才专业标准间的关系,学校以现行教师人才专业标准作为基础的保障,确保最终专业发展目标与新型教师人才专业标准保持一致。教师人才专业标准要具备一定的时间性,结合两种不同专业标准,构建多层次教师人才专业标准体系,迎合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确保各级各类教师人才顺利发展。学校运用核心素养下专业标准,并以此为基本标准提升教师人专业素养能力,推动学校整体素养的提高。
2.2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程体系
把核心素养落实到中职学校教育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因为在学校,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主阵地。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使学科教学体现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培育,也依赖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挖掘。因此,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交融的,核心素养属于目标性质,课堂教学应是过程与方法范畴。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程和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学科课程体系,整合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学习,将专业知识内化为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养。主要手段有,一是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推进课程整合。二是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三是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导,实施课堂教学。四是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指标,改革教学评价。
2.3全面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必须依靠教师。教师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中职学校学生文化的基础相对较弱,被认为是传统考试评价的失利者,学习习惯差、自信心不足,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落实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中,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学好技艺、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重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

因此,一定要不断充实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促进教师自身的素养的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比照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教师应具备的适应教育教学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内容结构上可分为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发展素养,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职教师,必须具有强大的调适能力,良好健康的心态,忍辱负重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沟通能力,不息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指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2.4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撑,助力工科类中职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果
利用学生成长平台,依据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习成绩、能力素质等各个维度的行为表现,形成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成长导航平台,知行合一,呈现成长轨迹,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建立学生成长数据库,由计算机全面记录学生成长数据,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实时作出导航诊断,并提出改进方案,借助云物大智技术构建智慧校园,助力工科类中职生核心素养培育成果转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阶段,要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提高人才培养成效迫在眉睫,所以,我们要从当前工科类中职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出发,利用成果导向理论,在确保立德树人目标适应性的同时,搭建校企共育平台,让专业技术对接企业需求,坚持乐学致远,让教育教学呈现“职教特色”,通过“专业课程”供给度、“双师队伍”保障力度、“信息手段”适应性的提高,来确保工科类中职生的核心素养在“云物大智”时代能有效提高,从而实现让工科类中职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5工匠精神培育贯穿始终
工匠精神表现为注重细节、寻求至善,严谨不苟、注重规矩,耐心专注、敬业乐业。精业与敬业是工匠精神的焦点。精业与敬业表现为对职业敬畏、对事业执着、对产物卖力。中职学生直接面对社会,如何认同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中职学校的核心课题。把工匠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正确理解接受工匠精神,不能把工匠精神单纯简化为吃苦耐劳、规规矩矩,甚至刻板固执,应让学生知道,“匠”早已从木匠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奇妙、技术精深、造诣高妙的代名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乏榫卯、都江堰水利工程等饱含工匠精神的产物。二是把工匠精神融入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都要实施工匠精神培育,让学生浸淫在工匠精神氛围中,潜移默化中使其成为指导学生将来工作的灵魂。
2.6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每个班级都需要具备精神文化。首先,教师就需要为班级营造精神文化氛围。学生只有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才能够浸润心灵。在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中彰显班级的特色教育,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特别是班级内部的文化建设,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为培养学生营造人文氛围,使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和心理情况,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当学生存在问题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积极交流,寻找解决的办法。班主任也需要找准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有效开展管理工作,在良好的班级管理中使学生会学习,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结束语
        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应尊重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职业教育规律,师从自然,师从职业岗位,创设条件让学生从实践中形成有助于其终身全面发展的核心素质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系到中职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培育好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关系着中职教育结构改革的成败,更是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中职学生只有具备符合自身特点的核心素养,才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健恺.核心素养下的中职学生班级自主管理[J].学周刊,2019(28):20.
[2]何文英.培养职校生核心素养班主任工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科普童话,2019(40):150.
[3]何秀英.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究——基于班主任视角的思考[J].职业,2019(23):102-103.
[4]袁静.浅谈中职班主任的职业素养内涵[J].山西青年,2019(14):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