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邓 伟
[导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感悟历程,有效性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邓 伟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感悟历程,有效性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积极的根据实际情况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通过研究学情,优化课堂教学,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交互式;高效性

        一、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对学生作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越能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思考。同时,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它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的程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以新课标中的要求为基准,紧扣三维目标,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对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达到的学业程度进行衡量,围绕课堂教学的标准和目标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和课堂活动安排,合理设计互动问题,问题的设计既要根据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又要联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还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设计还要有层次性,形成一定的梯度,从而将问题一步步推向更高度和深度,教师对教学目标理解与把握的越好,就越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和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并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特别要精心设计“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保证课堂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从人力、物力、时间、方法与过程上保证重点内容的教学与难点的突破,只有课前精心备课,充分预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心应手地处理学生的突发情况,既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构建“交互式”探究教学课堂。


        哈佛大学在一项关于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调查中发现,“学生们被动式学习,导致学习效果很差,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调整,不能仅是单向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与学生一同探索的伙伴或协作者” [2];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迈步阶段,为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端,迎合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教学的主战场已从教师、教材转向学生。“交互式”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具体要求,能够充分尊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并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3]。 教师在使用“交互式”教学时,首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安排。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形式多样的历史情境,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 使创设的情景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印象,掌握历史知识,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适时多元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4]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要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及时作出评价。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既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它们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新课堂通过新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引领学生感受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构建高效开放的教学课堂,让教育回归本质,努力打造"有生"(关注个体)的课堂,"有味"(师生互动)的课堂,探索"有思"(有深度)的课堂,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慧.解锁未来教学方式——能动式教学怎么进行[J].2017.8.
[3]袁明月,李庆丰. 互动式教学法研究综述[J].教育进展,2017,7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