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赟 孙超
大连艺术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6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伴随着多变的社会环境,出现了许多特殊群体:特殊儿童就是其中的一类。现阶段,大部分的智障?童都是在培智学校里面进?教育康复。在针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当中,?乐教育也很重要,音乐的特殊功能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智障儿童在?常的?活中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差,学习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对智障儿童进?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乐教育,能够培养他们的?信?、促进他们情感与治理的发展等多方?的功效,是具有教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智障儿童;弱智儿童;音乐;音乐治疗
前言
在很多发达国家,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关注的程度。但在我国,针对智障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音乐教育却没有得到重视,智障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音乐教育,音乐不仅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治疗康复效果。因此,在我国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弱智儿童音乐教育出发,因笔者近日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弱智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作为一名参与者,本着平等对待每一位弱智儿童,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从音乐教育本质出发,对弱智儿童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音乐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感情发展。
一、弱智儿童定义和教育现状
1、弱智儿童的定义
弱智儿童是在智力发展上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并伴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智力低下,社会适应能力差,大多是后天形成的。弱智儿童大都有以下反应: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呆滞,双眼直视;记忆力差,需靠机械重复记忆进行学习;视力弱,有斜视、弱视等视力问题;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易暴躁;身心发育迟缓;说话不清晰,语言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几乎没有。
造成弱智的原因:
(1)遗传的基因问题:有家族遗传史及染色体发生异常。
(2)母胎中造成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所食用的药物和食物;孕期生病所导致的感染所致;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3)后天造成的:在生长过程中,出现高烧而引起的脑膜炎等疾病影响大脑发育。
2、弱智儿童的音乐教育现状
(1)教师资源匮乏,教师质量低。
我国高等学校特殊音乐教育专业设置较少,对特殊音乐教师进行培训的机构也很少,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低,从而特殊教师的就业比较窄,很多特殊教育的教师找不到合适的岗位,造成人才的流失,导致大量非专业人士的介入,造成特殊音乐教育质量的下降。
(2)特殊教育机构少
从当前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看,大陆地区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生为340621人,接受比例相对较低。特殊儿童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器械和对其进行音乐教育的成本都相对较高,需要扶持的资金不够,导致受教育的程度不够。
(3)家庭、社会的落后观念
大部分特殊儿童家庭的家长,都有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他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特殊教育,造成这些儿童不能更好的接受优质的音乐教育,从而帮助和改变自己的能力发展。
二、弱智儿童音乐教育方法及研究案例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有幸与XX区特殊教育学校达成了合作,我们作为实习生,走进他们的音乐课堂,用我们所学帮助弱智儿童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聆听特殊教育学校音乐老师的课堂,帮助学校中特殊儿童排练演出节目。同时,我们对校内的弱智儿童进行了定期的音乐教育并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教育方法:
一、节奏训练与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是弱智儿童音乐教育中最常用的发现。教师可以通过织体的不同变化,设计相应的动作来帮助儿童接受音乐教育。
这种方法对身体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的弱智儿童的尤为受用。在与儿童接触中,发现了几位因年少时发烧得病损伤了大脑的儿童。他们智能发展低于正藏儿童,大脑不能正常使用,从而不能正常维持和调节身体机能,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类似于低龄儿童的生理现象。在进行规律的音乐教育中,我们选用了节奏感和律动较强的歌曲如《手臂动作之小花猫上学校》、《小手拍拍》、《头发肩膀膝盖脚》等歌曲。先把示范歌曲中的动作,然后播放音乐,带动儿童一起完成歌曲。训练的目的,是让儿童通过节奏和律动的训练,培养其听觉反应能力,做出符合的动作,同时训练了节奏感,长期进行可以矫正动作不协调,锻炼全身的协调性。
二、情境教学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手段,营造相应的场景,带用场景启发弱智儿童,帮助他们理解,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弱智儿童缺少创造力、想象力,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不能理解音乐的本质。如《数鸭子》这首歌,如果让弱智儿童自己来聆听这首歌的话,他们大概只能简单的感受歌曲的旋律。但歌曲的本意,是通过鸭子这一小动物,锻炼学生认知数字和数数的能力,构建一个数字的概念。我们采用情境教学法,头上戴着小鸭子和老爷爷的头饰,身上贴着数字,带动儿童随儿歌进入情境,感受歌曲内容,并认知事物。
三、歌唱教学法
歌唱教学是弱智儿童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学生易于接受和参与其中,用歌声感受音乐。我们在与特殊儿童接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儿童与他人相处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较被动的学习音乐或是接受新事物。我们采用合唱教学,让学生在歌声中体验音乐的美感。通过合唱这一表演形式,让儿童通过歌声学习语言,增进特殊儿童之间的交流,构建之间的友谊。同时,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给弱智儿童提供很多自由、快乐的表演形式,与社会接轨,提升其自信心。
三、弱智儿童音乐教育的推广及社会意义
(一)弱智儿童音乐教育的推广
1、音乐教育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
因智障儿童对音乐的特殊喜好,音乐教育可以与康复训练相融合。首先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估,其中包括动作、语言、情感、情绪、对音乐和事物认知等能力;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后,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音乐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儿童并对其进步的空间做评估,并与康复训练教师紧密沟通,随时根据儿童的反应调整训练的方案。
2、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相结合
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音乐治疗主要分为接受式音乐治疗、参与式音乐治疗和即兴式音乐治疗。音乐教师课通过音乐想象法、工娱疗法、音乐技能法、即兴演奏法等教学方式,让儿童得到进步。
3、音乐教育与实训基地实践相结合
当下,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音乐教师对特殊儿童教育意识不够。我们应当与当地的培智学校建立实训基地,让相关专业的大四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到特殊儿童,并对其进行音乐教育,这是双方都会受益的一件长久发展的事情。
(二)弱智儿童音乐教育的社会意义:
1、结合5G多媒体教学法,弱智儿童主要缺少的是意识和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人的视觉能力最强。我们可以积极有效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更直接的感官要学习的内容,同时音乐教师用引导性的语言帮助刺激儿童的思维活跃度,带动学习效果。
2、填补在校学生实习的空缺,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有部分学生主动询问相关的实习单位。他们学习音乐成为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那些特殊儿童,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人性,自信的生活在当下的社会。
3、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当代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方面大都在中小学、高中、音乐演出团体、高职高校等。在一个系统的培养下,今后毕业就业的学生将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并且能成为帮助社会,发展更优质的人才。让自己所学成为“药方”帮助得病的患儿,给他们更大的蓝天。
刘日天13889627228大连市西岗区鞍山路45-3号(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