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潘华
[导读] 美术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能力。
        潘华
        苍梧县石桥中学    543116
        摘要:美术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美术教育迫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往往无法发挥出美术教学的优势。本文旨在根据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结合当下初中美术教学的问题,提出将兴趣教学法融入美术教学中的相关应用措施。
关键词:兴趣教学;初中美术;创新策略;教学运用

        兴趣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动力,也是决定学生美术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现代教育中,美术教育在初中教学课堂的地位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效加强师生交流
        在美术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而兴趣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教育中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兴趣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导,教师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交流氛围,使美术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传统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教学水平不高,无法良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兴趣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个性化教学,并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帮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死板,对美术课程不够重视
        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型教学模式,教师仅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美术知识,并让学生死记硬背,忽略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使得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初中美术课区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升学课程,属于可有可无的副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在课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往往会将美术归为兴趣课,迫于学业压力而放弃了美术教育的学习,使得美术课堂在初中教育的重视程度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资源受限,师资队伍不强
        通常情况下,美术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教学环境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学校大多将资源分配到语、数、外等重点学科中,将陈旧的设备和环境较差的教学资源分配到美术教学中,使得美术教学无法对学生展开专业化、兴趣化的教育,更难以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此外,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不少初中学校受到资金分配的影响,加上编制,待遇等多方客观原因,无法招到专业程度更高的美术教学人才,也使得初中美术整体教育水平低下,学生无法对美术课堂提起兴趣。
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初中美术课堂效率的重要标准。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只有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达成互相信任的关系,才能调动起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合作与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平等的姿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且保留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观点,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也应利用兴趣教学法,以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时,教师若直接进行讲解和教学,学生则会因不熟悉而无法提起兴趣,接受知识的速度也较慢。因此,教师应循序渐进,通过欣赏山水画或诗歌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意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理解欣赏作品,培养其创造力与想象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因较大的课业压力,缺乏主动探索与欣赏的意识。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表自身的见解,找到美的灵感。例如,在进行颜色教学时,教师可以“自然”为主题,向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手工材料(如糖纸、颜料笔等),让学生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自然,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同时,教师也可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作品鉴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拥有探究精神,满足学生的实践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师能力
        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达专业知识与美术技巧,更应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学校应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引进创新型美术教学人才,并加强美术教育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教育学生,提高美术课堂的质量。教师可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切入学生的兴趣点,带领学生进行美术鉴赏,并让学生更好地抓住作品的细节,观察到作品的每个角落,提高其美术专业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并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阳.依托情境,探寻真美——初中美术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5):117.
[2]王振乾.绚烂色彩  绽放思维——谈初中生艺术思维的培育研究[J].新课程,2021(17):91.
[3]刘丹.以主题为载体,以情感为切口——让初中美术设计课化难为简[J].少儿美术,2021(07):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