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华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黄陂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 武汉 43039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与日俱增,旅游专业的职业缺口也不断扩大。作为以培育职业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机构,中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缺口,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和我国目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内容缺失实践性不无关系。中职学校应当意识到现有旅游专业与人才市场脱节的缺陷,增强旅游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为我国旅游行业的进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首先简要指出了现有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欠缺的主要原因,接下来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提高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的有效策略,希望为中职旅游专业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性;中职教学
引言: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也对各大中职学校带来了机遇。放眼全国,中职学校纷纷加强对旅游专业的资金投入,引进高素质高水平教师,为我国旅游行业输送了一批批人才。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今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仍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训练,导致毕业生与时代脱节,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工作岗位是无法发挥出令人期待的作用,阻碍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全发展。
一、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欠缺的主要原因
1.教材存在局限性
作为实际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参考材料,教材一直在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虽然教材版本不断进行更新,但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普遍使用的《旅游概论》、《导游实务》、《中国旅游地理》等教材中,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操作性,难以满足现今旅游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显然与中职教育面向职业需求的目标背道而驰。
2.教师水平不足
教师是中职学生学习计划的设定人和学习全过程的同伴者,作为一门基于现场实践的专业,旅游专业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新时代下,旅游专业教师不仅应当具备丰厚的理论知识积累,还应当拥有出色的实操经验。但放眼中职校园,遗憾的是,大部分毕业进校的年轻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从旅游行业进入学校的教师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薄弱的师资队伍同样阻碍了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
3.教育思想过时
中职旅游专业的根本教学目标是为旅游行业输送能够实际操作的专业人才。但现在很多中职学校仍然坚守着沿用已久的应试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时偏向理论知识传授,考核测评时也已笔试的卷面成绩为主。学校的过时观念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校教育同实际需求脱节。
二、提高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实践性的有效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
作为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践性,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改良。
首先,学校应当提升实践教学在教学总课时中的占比。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实践课程多从第二年开始,一周大约三四个课时,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学校可以从第一年开始,逐步引入导游模拟、餐饮摆台等较为简单的实践教学,在学生心中打造旅游专业的初步认知,从二年级开始,应当继续提升实践教学课时,达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比一的课时占比,并将实践教学考核融入整体测评当中,实现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旅游行业具有随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发展的特性,学校也应确保教学知识时变时新,永不过时。例如,近年来新建设的旅游景点,不断更新的餐饮服务规格等,在旧有教学中均难以涉及。学校应当积极深入市场,随时掌握最新的行业标准和需求,并将其反应在实践教学当中。面对使用教材过时的现状,学校也可以邀请资深教师和当地企业人员,共同组织编撰校本教材,与理论知识教材配合使用。既能够使学生形成综合全面的职业观念,也能够确保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和地方的需求。
2.增加硬件投资
旅游专业教学的场地如果只局限于教室,往往只能采取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教学实践基地成为了中职教育的关键词,所谓“教学实践基地”,是指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专用场所。良好的教学实践基地可以将实际职场中的气氛带到校园,使学生沉浸其中,提升实践训练效果。但现今不少中职学校的实践基地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学校管理层应当看到教学实践基地的重要性,增加硬件投资。
中职院校可以从旅游专业的教学需求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基地,例如可以设立形体训练室,针对学生的形体礼仪进行训练,从第一步起形成专业的职业形象。针对酒店和餐饮方面,可以设立酒店客房服务实训室和餐饮服务实训室,并且鼓励学生身着专业服装,身临其境体验实际工作需求。对于导游方面,学校也可以设立模拟导游室,辅助学生进行导游实训。
此外学校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教学实践基地的可操作性,应当积极进行设备更新,例如可以利用VR、3D等新型信息技术,构建更加真实的模拟环境;日常使用的道具等硬件设施也应参考时下的最新标准,确保实践训练契合当下市场需求。
3.转变教育模式
近年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不断提升,大专院校为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已经普遍采用两年校内学习和一年校外实训相结合的“2+1”教育模式。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因为承担着一部分学生对口高考的任务,这样的模式无法实现,但也可以参照这样的安排,对教育模式进行改良。
每年的寒暑假时期,是学生放假的时候,也是旅游行业的高峰期。各大旅游企业都面临了短时间人员不足的困境。中职院校可以利用这一时期,积极推荐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开展实践教学。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弹性用人的机会,同时也是旅游专业学生真正接触实际工作的绝佳窗口。为提升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制度,积极联系旅行社、餐厅、宾馆酒店等本地用人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派驻专业教师,明确制定章程及制度,实现常态化合作交流。同时,学校应当促使合作对接的教师随时深入学生实践现场,进行观察报告,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改良校内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4.提升师资力量
作为学校中最大的人才力量,面对着教师能力不足的现状,学校必须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提升。学校可以积极利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利用旅游淡季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担任兼职教师,分享工作经验,指导专业技能,实现校企师资资源。也可以邀请其定期到校,与专业教师进行面对面探讨沟通,帮助教师在交流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学校也必须将教师的薪资待遇同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两方面的水平结合,促使其不断自我提升,打造理论同实践并举的教师队伍。
三、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中,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不可缺失的部分。对于旅游专业来说,实践教育和将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和旅游行业的实际教学,辅助学生实现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双提升,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但旅游行业与市场关系紧密,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需求不断改变。中职院校应当意识到原有旅游专业教育模式的弊病,基于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更新改良实践教育内容,促进新时代旅游专业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捷.以景区校园为依托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旅游,2021,19(16):89-91.
[2]王淑雨.实践导向模式的中职旅游教学研究[C].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98-100.
[3]钱君洁.提升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63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