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泰顺县凤垟乡中心小学 325500
摘要:小学升初中后,英语课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能力的考察也不同,面对相对复杂的英语学习,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信息、兴趣和学习习惯来进行不同角度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学习环境中。本文从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差异点出发,阐释了在初小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搭好英语学习的立交桥,实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小英语 衔接教学 核心素养
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在初中阶段,英语的核心素养是要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更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所以,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灵活运用英语知识,还要提升相关的人文素养。这就与小学英语学习产生了比较大的差异。
一、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的差异
如果把学习英语比喻成建造一座房子,小学的英语学习就可以看做是打地基。[[[] 参见[1]陈艳玲.浅谈教研员如何做好英语初小衔接[J].校园英语,2020(16):134.]]地基需要的是大块的石头,如果有缝隙还可以用点砂石来弥补,比较容易。而初中英语就是主体工程的建筑,需要用数量比较多的砖块来有规律地、严丝合缝地进行搭建。所以,初中英语和小学英语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难易程度不同
首先是单词量。在小学课本中,一课最多只有10个单词,并且都特别的简单,不超过5个字母。而初中英语的单词量就大大增加了,一课中至少都是15个单词以上,并且比较复杂,代表的含义也多,学生学习记忆起来就比较困难。其次是句子。小学的英语学习中,句子都比较短。而在初中的课文中,句子更多地是为了体现外国文化等,不仅比较长,多种句式让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最后是整个课文学习。小学的课文通常是常见的一个场景,并且有图片在旁边进行解释,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而在初中课文中,会是一个较长的故事或者介绍一个产品的单纯说明文。所以,课程的难度提升让初中的英语学习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考察内容不同
首先是语言的考察不同。在小学学习中,比较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对话,和汉语类似。而在初中的英语学习中就强调了国外文化的涉及,比如开车的时候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等。其次是能力的考察不同。在写作中,不仅仅是将意思正确表达出来,还需要注重句式的多样性,词语的准确性等。所以,初中英语学习还需要同时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从文化内涵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 参见张弦. 英语教育初小衔接研究[D].青岛大学,2016.
]]而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在衔接阶段的有效策略。
二、初小英语衔接教学有效策略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首先,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英语的信心。比如,利用多媒体、图画展示等,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建立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再进行层层深入地引导教学。比如在对“ways to somewhere”的教学中,关于多种交通方式“by bus、by taxi、by plane、by ship 、on foot、by train、by subway”等的练习中,笔者先将每种交通方式进行了图画的展示,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形成初步的认知,再通过选短语填空来描述去某处的交通方式。比如“way to beijing”,有的人就会选“by plane”、“by train”,而不会有人说“on foot”。通过这个程度的练习,学生能够理解每个交通方式的运用,并且掌握前面介词的不同。随后,笔者又增加难度为“way to school”主题中,自己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句子的自我表述。初中英语学习中需要注重对文化的差异性掌握,所以在衔接阶段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比如在“is going to do”与“will do”的区别学习中,笔者就将这两种代表的不同情境进行了模拟,让学生通过对语境的前后理解,来感受短语的特征。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所以在英语的衔接阶段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英语的本质是一门语言,强调的是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参见陈艳玲.浅谈教研员如何做好英语初小衔接[J].校园英语,2020(16):134.
]]在衔接阶段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口语的练习实践,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比如在“Last weekend”的学习中,笔者对学生们的对话提出了要求——具有连续性。而在这次练习中,在连续性的要求下,学生们就需要开动脑筋,模仿日常对话来先从天气、学习、作业等切入,来聊聊周末的事;或者将周末的事情进行展开。在这种经常性的练习后,学生们能够从敢于开口转变为乐于开口。
(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初中学习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会更大,所以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支撑学习效率。在英语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培养的学习习惯有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对于课前预习,笔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针对每个主题准备自己小组的练习,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来进行分享。比如在“A letter”的学习中,笔者让小组成员共同来补充课文中的信。在这个写作中,学生们就必须提前学习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并且在通过预习后,学生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轻松,也就能够保持住这个习惯了。对于课后总结,笔者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其主要操作就是根据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这些总结,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更好地内化,这个习惯也能够有利于更高层次的学习。
在初小英语衔接阶段,教师要树立英语学科的整体意识,将初中的教材与小学教材进行融合研究,从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出发来保证学生具有学习英语的信心、兴趣及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初中学段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柯秀红.基于“主题—话题”的英语初小深度衔接教学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20,20(21):61-63+74.
[2]张弦. 英语教育初小衔接研究[D].青岛大学,2016.
[3]陈艳玲.浅谈教研员如何做好英语初小衔接[J].校园英语,2020(1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