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扬
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小学英语教师应不断革新自己的专业信念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实践素养和教学信息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革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不变”的趋势和背景。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如何交出一份“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样才能教地更好”的满意答卷?笔者认为我们自身首先要“变”,要更好地“变”,正能量地变——革新我们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的内涵很多,接下来,笔者将从专业信念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实践素养和教学信息化素养四个方面来谈谈革新这些素养的必要性。
一、转变观念,整合思维,坚定专业信念素养
单元整体设计需要着眼单元整体,通过横向纵向的内容梳理,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情境创设、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设计单元化和整体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是当前国内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面对这一理念,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接受它。
其次我们要整合思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身展现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是发展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通过整体设计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完整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合作、交流中成长,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2020年12月上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中,林老师执教的2AM4U1 In the Sky(Period1)是在星空教室里开展的,相信大家和笔者一样先是惊叹,而后势必会有硬件和软件都不及上海,如何优化单元整体设计,关注单课有效实施的困惑。学情不一样,教学设备比不上等诸多因素,让我们望尘莫及。但我们仍应坚定信念,相信通过努力我们能就现有的教学条件践行好本地特色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二、加强学习,融会贯通,优化专业能力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1]。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文本再构的能力。从语言知识、多元化的育人因素等方面出发,对教材文本进行取舍、增补、拓展等加工处理。跨文化交际、天文地理知识也应渗透在文本中,这样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的推进过程中,不自觉地感知和体验。
曾有英语教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每天早饭吃包子油条大馒头的中国小孩,学的却是cheese,sandwich,cereal,长此以往,学到的英文只停留在书本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就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情,融入学生熟知的中国元素进行文本再构。2020年12月上海小学英语观摩课的授课老师们给了我们很好地示范。
如李老师执教的3A M3U3 In the Park(Period 3)中的Changfeng Park,张老师执教的3A M4U3 Plants(Period 2)中的gingko tree 和water chestnuts,徐老师执教的3A M3U2 Around my home(Period 3)中的Nanjing Road 。文本再构是建立在教师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功底和渊博的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的。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将英语教学的内容本土化,才能更好地创设情境。
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广泛铺开、深度推进的背景下,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不再只是“教书匠”,而是向“学者型”教师发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所倡导的基本理念精神不断进入一线教师的认知结构中,教师需要用新的理念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不再只是体现对教材内容的教授,而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是否了解课程标准,是否熟悉教材内容,能否从语言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维度出发整合资源、文本再构、优化单元整体设计。所以,我们平日里要系统学习夯实英语专业知识,加强阅读丰富文化知识储备,科学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合作汲取优秀教研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水平,完善和优化自己的专业能力素养。
三、理论领航,勇于创新,拓展专业实践素养
任何工作都应有所创新,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而创新一定是新理论指导下的新实践的突破。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背景下,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单元主题意义,注重教材各板块之间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注重板块内和板块之间的关联与呼应,充分利用单元中所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尝试,并在课程导入环节、情境创设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设计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有效新颖的导入,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让他们很快融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依据单元话题和主题创设情境,尊重教材的原有信息并体现生活交际意义,巧妙创设一些英语课堂情境,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不断体验与感受,在情境中研究与探索,不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活动,新颖别致的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利用科技,整合资源,提升教学信息化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领域中的发展和进步,努力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学习和利用网络提供的实时、个性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渠道,深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2]。”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需要、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话题语境的相关性选择使用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资源、教材资源、板书资源、实物资源和活页资源,甚至是学生的生活经历、探究活动体验均可作为教学资源。老师们在上课时最终将上述资源呈现的手段均为多媒体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的教学信息化水平是整合资源的必要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单元主题利用科技手段、网络资源等一切学生感兴趣的资源进行课程同整,为学生提供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各种视听觉、体验式的教学资源以激活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未来我们可能会有5G课堂、智能课桌、智能黑板和人工智能助理,教育将实现数字化转型,AR、VR、MR以及人工智能将改变教师队伍。我们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夯实了,才能有效组织好学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日勤日进,日新月异。只要我们每天在专业素养上下点功夫,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自己的功力,优化单元整体设计,创设有情、有形、有魂的英语课堂,定能做自带光芒的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