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君
上海市杨浦区扬帆学校 200093
摘要: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家校合作的要求与出发点;助力成长,是新时代家校的共同目的与价值追求;家校协同,是联结出发点与目的地的桥梁。家校协同,作为家校合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推动下,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培养智障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推动智障学生品德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将围绕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依据进行阐述,详细的分析家校协同视角下特殊学校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为完善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家校协同;学生品德教育实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前言: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对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容易受到外部以及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显著的问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施的环节中注重加强国家、学校、家长以及教师的重视程度,注重培养特殊教学智障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一、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依据
当前智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品德教育教学也是智障学生智力开发的基础,为了帮助学校以及家长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亟需将学校与家庭充分联系起来,家庭教育是培养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质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对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放弃教育孩子的希望,并将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学校或是教学机构,忽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学生家庭情感教育相对缺失,由其是对智障学生来说,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产生情绪,严重恶化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为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家长与学校互助的形式开展学生品德教育实施活动,有利于帮助家长真切的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促进智障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的实施符合教育教学中教育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以及实践性原则。在家长与学校共同的努力下可以及时发现智障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性原则中,要充分结合当前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定出发,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完成品德教育目标。同时,智障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以及教师保持充分的耐心,引导智障学生在行为上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品德教育教育实施的环节中,要将智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出来,注重与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保证后续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1]。
二、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保证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实施完整性的关键,家庭教育有助于帮助孩子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其中家庭教育的教育功能是最重要的。家校协同视角下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实施对学校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积极引导孩子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提升实际的教学质量。由于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存在差异性,将学校与家长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保证后续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开展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可以针对性的对家长以及智障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进行中,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并鼓励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对家长的意义重大,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及时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亲子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进行实时的沟通,从而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当前智障学生的数量较多,社会关注度较高,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将会对社会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引导,消除歧视现象,保持智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提升特殊教育智障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其心理健康发展[2]。
三、当前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家校协同视角下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智障学生之间的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再加上家长以及教师对智障学生的重视程度不深,没有充分认识到家校协同视角下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教育教学水平。当前家长注重孩子的教育,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时间放在工作上,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部交给学校,忽视与孩子进行沟通,没有实时的对孩子的情感变化进行观察,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家长没有过多的精力将时间放在与学校进行沟通上,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到位数量较少,一部分智障学生在活动时没有家长陪同而对亲子活动产生抵触心理,降低了智障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后续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忽视从智障学生的实际身心发展实际特点出发,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不利于提升品德教育效果。除此之外,在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长期处于权威者的地位,忽视家长以及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教学重点不突出,智障学生参与意愿较低,对智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品德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3]。
四、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对策
(一)加强国家对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过程中,国家要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在具体的执行环节中,需要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特殊教育教学的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考核方式,为了促进智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育教学内容与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逐步提升智障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保证后续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根据特殊学校发展的实际特点改善教育教学法,将家校协同下开展学生品德教育工作内容进行整合,是开展品德教育的理论依据。要注重学校的课程安排,将课程与教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时调整其中存在的不一致的现象。
同时,在教材的编排上,要以当前家校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家长以及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实际特点的操作课程,从而提升家校合作下培养智障学生品德教育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国家可以加大财政资金补贴力度,重视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工作,与当地的教育行政单位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提供配套设施,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教育部门还应该注重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特殊学校教师开展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针对在考核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纠正,有利于提升品德教育教学质量[4]。
(二)加强学校对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要将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工作作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是提升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实施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注重提升特殊学校相关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在招聘专业教师时,要严把教师质量关,从当前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训练,并由专业的教师来执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要以培养智障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将校本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效的融入在一起,逐步提升智障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为后续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可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开展家长与孩子共同实践操作活动的方式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为了提升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培训平台,专业的学习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家学相关知识,有利于准确的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在进行家校合作时,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完善自身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学硬件设备的管理,将有助于智障学生品德全面发展的各方面教学书籍以及报刊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环节中,从而提升智障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转换教育教学新方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5]。并积极鼓励相关教师到先进的学校机构进行进修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请教,针对自身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有利于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品德教育水平。
例如我校某班级学生小李经常出现迟到的现象,该生为唐氏综合症患者,平时睡觉晚,早上起不来,爱睡懒觉。为解决该生经常迟到的习惯,该班教师加大重视力度,在上课时,时刻关注该生的表现情况,并在课下阶段耐心与该生进行沟通,了解上学迟到的原因。学校对迟到学生展开评估,针对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解决方案,并由专业的教师人员进行指导。除此之外,教师与学校开展合作,与迟到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将孩子在校情况向家长反映。同时,学校还为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搭建桥梁,将孩子上学迟到、行为表现记录到校讯通系统中,家长可以随时登陆校讯通了解孩子是否迟到,并在平台中获取孩子在班级的表现情况,家长在校讯通留言板下进行留言,教师看到后及时回复。同时,校讯通可以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孩子上学是否迟到,家长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引导孩子,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改正迟到的行为,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三)加强教师对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加强教师对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提升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调动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完善家长会的践行模式,在家长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家长积极的参与进来,可以根据智障学生品德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自身的见解,通过教师以及家长共同的努力下助推学孩子品德教育的顺利实施。在家校协同视角下智障学生品德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依托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加强与家长进行沟通,将相关的品德教育知识随时发送到微信群中,家长可以及时的进行阅读,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制定课外活动手册的方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将智障学生品德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记录到手册当中,并定期将手册发送到家长的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家长随时的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开展课后教育工作,将课后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手册的方式传达,与孩子共同完成。例如:为了帮助智障学生充分的了解到种子的发芽规律,在课后,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合作,家长此时与孩子一起动手操作,将种子放在土壤中,并定期对其进行浇水,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提升了智障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加强家长对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品德教育实施的关键是需要家长的有效配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协同视角下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将时间有效的运用在孩子的身心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积极的参与学生品德教育活动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校组织亲子活动时,配合学校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帮助家长更加明确智障学生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有利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的运用在与孩子的交流上,保证后续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家长要实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共同进行孩子的品德教育工作。由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全,需要教师与父母的关爱,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在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实践活动,多亲近大自然,逐步提升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参观少年宫以及观看动植物园的形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帮助智障学生快速的融入到社会中,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的实施是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关键,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当前特殊教育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出发,充分尊重智障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引导智障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从而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提升家校合作的凝聚力。从改正智障学生经常出现的迟到现象也能看出学校及时和家长沟通的必要性,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及在家的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家校相通,从而使家长加强思想意识,更好的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配合学校工作,管理好学生。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保证家校协同视角下学生思想教育教学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冯伟连.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29.
[2]肖佳琪,刘熔,李文娟.家校合作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大众科技,2017,19(08):163-165.
[3]李文娟,杜萍.实施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01):138-140.
[4]艾飞.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情感成长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1):94-95.
[5]金鑫.基于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责任心的思考[J].少年儿童研究,2015(11):64.
沈毅君13901997156上海市宝山区长逸路301弄16号1001室(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