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骏
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用电气自动化和企业电气自动化程度的普及越来越快,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中非常热门,主要是培养电气自动化设施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人才,为我国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是一门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地认识。因此,本文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进行了重点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社会的众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提高人民群众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工业产业的生产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的重要责任,结合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特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训练。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入三教改革,对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切实地提升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教学效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基于现代化技术基础上,结合电气行业的发展态势实施的。从当前社会大发展情况来看,电气自动化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精准地掌握电气运行与控制的技术人才更是十分地稀缺,成为了各大电气企业抢手的重要对象,这些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各中等职业学校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要到企业、行业进行充分调研,结合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对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精准地定位行业的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体系相对丰富,其中包括了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供用电系统运行、维护和电机与电器检修技术和PLC技术应用等。这些专业知识重要且复杂,在学习中涉及到了很多专业性的原理和大量的运算公式,所以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度不高,而且其中有很多专业化术语,很多学生对此理解的不够扎实,很难快速地理解其中的专业知识,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只靠教师自己是很难保证专业教学效果的。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体系之间具有很大的联系性,每一个部分的课程都是相互关联的,各个不同模块的电气化知识也都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在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时,要采取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调动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树立目标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学习有足够的兴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进而获取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产生乐趣,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知识系统化强,更加偏向于理科,所以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例如,在专业教学课程实施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专业性质进行分析,充分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专业当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希望和期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定期地开展实践培训,走入基层,走进企业,了解专业对口岗位需求等等,不断地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更加良好的专业教学效果。
(二)优化方法,夯实能力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授课都是学生一本书,教师一张嘴,课堂环境沉闷,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上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中,常常觉得气氛枯燥,学习没有乐趣。尤其是遇到复杂的专业知识时,学习起来毫无头绪,对电气设备内部复杂的结构,设备运行原理等都理解不透彻,严重地影响学生以后的工作成效。因此,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优化方法,夯实学生的基本功。比如,在学习“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运动原理”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只靠教师讲,学生能够联想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对于其运动过程无法深入地理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此时教师可以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式,利用电气设备、多媒体设备、实验设备等展开教学,通过彩色视频的引入,实验设备的实践等,让学生对运动原理,相关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性地学习和分析。而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的实验现象以及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增强学生的现场经验,提升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
(三)积累知识,提升素养
教师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直接地影响着专业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提升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质量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保证可以将知识更加全面、高质量地传授给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视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就是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所以需要学生具备十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取单一的口授方式,不能只靠书本教学,还需要利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专业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实操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来,在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是一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的专业,所以需要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给学生传授最先进、最有用的知识。
(四)校企结合,加强实训
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包括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包括丰富的实践知识,实操环节是专业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实操内容包括了电子技术实训操作训练、电工技能实训操作训练、电机拖动控制实训操作训练等内容,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内容结合到一起,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践行理论。因此,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要深入校企融合,校企融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提高学生自己的操作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工学结合的实训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在实习阶段更加直观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分析,及时解决,对培养学生的工作独立性和团队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在校企融合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和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专业技能比赛,给学生构建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对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提升学生的荣誉感、使命感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地热爱学习,热爱工作。
另外,结合国家提出的“岗课赛证”,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取得相应的毕业证、技能等级“1+X”证书。还可以进行对口升学,到大专院校继续学习:电气自动化、供用电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到本科院校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涉及到了方方面面,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努力。这是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发展的需要,逐步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转向升学和就业相结合,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育和就业的零对接,就需要充分地了解专业特性,了解市场需求,创新专业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能力,加强校企合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竞争力,培养高质量的电气自动化方向人才,实现学生、学校以及企业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纪虹.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18,(17):342.
[2]吐尔逊娜依?克依木.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考[J].魅力中国,2020,(40):347.
[3]于占河.高职电气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科学技术创新,201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