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与模式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山鹰 贤晖 陈健 傅军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
        山鹰  贤晖  陈健  傅军
        天津工业大学工程教学实习训练中心,天津 300387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是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举措。作为高校开展继续教育的主力军,继续教育学院要把握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解决目前存在的制度、教学模式、资源配置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开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途径与模式的研究,通过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发挥产学研平台优势、借助学分银行和“互联网+”丰富学习与教学模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提升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新时代对终身教育的需求。
一、背景
        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继续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的终身教育策略后,继续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继续教育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全社会的终身学习事业。
        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继续教育具有教育的层次多样、对象广泛、方式灵活、人才培养周期短、学生学习自主强等特点。按照国家发展重大部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了更高更多要求。
        但是,随着众多高校开始发展继续教育学院以来,我国的继续教育已取得卓越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和办学体制上的发展,导致许多高校出现了管理上比较混乱以及招生的无序竞争;加上许多高校为了争抢生源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出现了严重浪费教育资源和严重滑坡的教学质量。从目前高校发展的继续教育现状来看,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陈旧、生源组成复杂和差异较大、继续教育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成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
        在国家开始实施振兴战略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的背景下,国家重点开始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这对于高校发展继续教育来说,在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面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难题以及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如何把握和探索继续教育的转型战略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从而推动继续教育改革创新,对于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习型社会下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
1.基于人才培养的继续教育创新模式
        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重“学历化”而轻“技能化”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以及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未来的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和市场之间形成紧密的关系,从而使得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国的继续教育开始向轻“学历化”而重“技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发展基于人才培养的继续教育创新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教育发展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要抛弃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育模式,转而向“项目驱动式”的办学思路发展,向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制定课程,甚至与企业联合开创具有竞争力的合作教学项目。所以,在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中,高校应该采取“走出去、走进去”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从而实现继续教育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统一。
2.基于产学研优势平台继续教育创新模式
        由于高校是一个聚集了众多人才的地方,而且掌握着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等众多优势资源,因此高校开展继续教育有一个特殊的优势就是具有充足的资源优势。因此,在进行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作为教学科研中心的天然优势和科研条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模式,从而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力。
        所谓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就是将企业、教育和科研进行结合发展。根据产学研的含义来说,所谓的“产”就是生产、产业,“学”就是人才培养与学术,“研”就是科学研究。所以,从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教学和产业这两个“流”都是靠科技的“源”来充实,从而使得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能够达到教学出人才、科研上水平、产业出效率的目的。


3.借助学分银行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模式
        在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体系中,为了满足以人为本的发展需要,继续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坚持学习成果可以互用承认、学习内容不受地域限制、学习过程不受时空限制的原则。因此,为了打破这种限制从而达到这种互认的目的,继续教育建立了学分银行这种互通“立交桥”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实现终身学习体系和发展继续教育都起到了“节点”或“纽带”的作用,也体现了继续教育在学习过程中的便捷、互通原则。
        由于我国将学分银行应用在继续教育中还处于初期阶段,这就导致我国在建设学分银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学分转换需求不足、学分累积能力不济、学分认定主体不清等众多问题。因此,对于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来说,有必要全面深入的研究“学分银行”制度从而形成一套系统的、可行的学分银行认证制度。据本文对国内的众多省份的学分银行建设情况调研可知,在各个省市中发展学分银行比较早的是上海市。上海市在建设学分银行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三步走”的措施,从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各成人院校开始实现课程或专业学分互认机制为起点,进而发展与上海市属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实现互认机制,最后发展到与国家自学考试、继续教育学院,甚至部属网络教育学院实现学分融通。根据上海市关于建设学分银行的经验表明,在我国继续教育发展中通过学分银行的方式实现继续教育载体之间的互认和协同发展,是可行的而且有效的。
4.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自从网络的信息技术发展以来,并成功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之后,人类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它使得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不再是限制,真正助推了全民教学的实现,而且也推动了终身教学的发展。将“互联网+”应用到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推动了继续教育在管理模式、学习机制、教学模式、课程结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变革,而且还创造性的以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全面、深刻、全新的改变了学习方式。
        所以,对于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来说,它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和在线交流学习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学习、现场试验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并结合“微课程”在线学习的学习模式,达到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目前,诸如发展比较成熟并广泛使用的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学习平台、泛雅网络教育等平台,都可以作为继续教育“互联网+”教学模式发展的借鉴或者合作平台,从而实现不同种类教育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
5.继续教育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本文通过对众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调研发现,它们都没有建立继续教育的专属师资队伍,而是依靠学校内部各学院本科或者专科专业的教师进行担任。尽管采用这种方式,在继续教育教学中聘任任课教师也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而且教师的来源也主要校外的教师、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教师、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等几类人员。但是,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是相对比较高的。这就要求认可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或者操作仪器设备等经验知识。所以,对于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来说,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建设一支稳定的、专门从事继续教育教学,并且能够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三、服务社会,共建学习型社会
        随着国家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高等院校内部的继续教育学院应该主动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职责和责任,从而能够担负起国家和地方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历史使命,进而能够提供支持全面终身学习的力量和服务。因此,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务必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见效快、周期短等特征,并充分挖掘学校现有办学潜力,摒弃传统的优先性、封闭式教育的继续教育理念,转向终身性、持续性和开放性的继续教育模式,以及探索与社会上对口单位、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开展培训和教学的形式,从而能够实现真正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模式,进而达到为地方经济建设、企业和行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金玲.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探究[J].成人教育,2019(12)
[2]赵亚楠.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误区、产生原因及重新定位[J].继续教育,2017(1)
[3]兰亚明,陆洋.终身教育发展与体系构建的机制创新[J].终身教育研究,2018(3)
[4]孙立新,乐传永.近年来成人教育研究的主题分析与问题考量[J].教育研究,2018(5)
[5]李莉.探究学习型社会成人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7(7)
[6]温静芳.终身教育理念下学习者自主创新学习的养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6)
季明明.转型升级是办好继续教育的必由之路[J].天津电大学报,2018(9)山鹰 18020000411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万科水晶城7-7-404(2本)
[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