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付钰
[导读] 校园文化是“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基础和支柱。
        付钰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校园文化是“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基础和支柱。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既符合高校发展需求、学生个人成长成才需求,也符合校园文化建设规律。本文主要探究了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红色艺术资源   校园文化  路径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历程及校园管理中形成的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方面的文化体系。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它作为一种精神借鉴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积极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红色艺术资源是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红色文化,包括主旋律电影、红歌、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等,它们呈现出生动、鲜明、感染力强、易于传播和接受等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艺术资源,对弘扬红色传统的美德、有效传承红色基因,以及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要贴近时代热点
        十八大以来,全党开展了四次主题教育: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二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四次主题教育主题不同,各有侧重,但又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目的是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
        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要保障红色艺术资源有效地、稳定地输入,使之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而不是简单的做加法。因此,要注重对融入时机和节点的把握,提高融入成效。将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随时代与时俱进。以主旋律电影、红歌、红色经典美术作品等为传播载体,以新时代的内涵拓展、升华红色文化,是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紧密结合当今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等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让师生在认识革命、理解革命的过程中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在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老百姓也由此理解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组织广大师生观摩电影《半条被子》,重温这个故事,仍然倍受感动。用好这样的红色艺术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要针对青年学生的审美特性
        在我国红色文化中,有许多经典歌曲、影视作品、美术作品等美育载体,感染与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21年开播的《觉醒年代》,一改以往主旋律影视作品说教的风格,在年轻群体中刮起一股革命影视热潮。剧中故事主要依托于真实历史,即使有无伤大雅的小改动,其核心脉络也都没有偏离正轨,故事的阐述视角也没有过度的说教,而是让观众用平视的眼光去感受历史,因为当年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正是一群和大家一样满怀激情的青年,让历史人物与观众进行对话,使其优秀的革命精神与奋斗品质穿过时间的壁垒与观众产生了共鸣。而《觉醒年代》中关于新青年的六条标准,新青年当是: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后来毛泽东加上的,健壮的而非体弱的。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依然很有适用性。
        由此我们发现,主旋律艺术作品在青年学生中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只要这些艺术作品尊重青年们的审美习惯,符合青年们的审美特性,青年们都是乐于接受的。在好看、好听的艺术作品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青年学生的精神洗礼。
三、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要形式多样
        充分发挥艺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设艺术类课程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始终坚持将红色艺术资源融入到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等课程当中,这对提高学生的人格品位和生活质量,开发潜能,张扬个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艺术课教学方面开展对研究式、演出式以及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究,提升学生对红色经典艺术的表演以及创作的实践能力。例如在《音乐鉴赏》课中可以以学生独唱以及集体合唱或者是集体演出红色经典歌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高校也应坚持把艺术类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持主题教育与教学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热情,让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践行初心与使命。
        其次,对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给予充足的保证。依托高校团委和各艺术团体,积极开展关于红色文化的主题活动,采用音乐、朗诵、影视、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感受革命先烈身上折射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而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及面临家国、生死抉择时所显示出来的高风亮节和大无畏英雄气概。加速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四、红色艺术资源融入校园文化要扩大辐射范围
        要想红色艺术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扬思想引领效应,必须借助校园文化自身的价值熏陶以及对大学师生的行为导向双向实现。因此扩大红色艺术资源的辐射范围,是让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校园文化各维度全面、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不局限于学生党员,也重视普通学生。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行为文化中,把目光从学生党员逐渐扩展到每一个普通学生,让每一个在校学生都深度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学生的兴趣暗含着其个人的创新潜力和动力,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据去创办红色文化社团有益于红色文化更快、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中。学生可通过参与红色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感受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层内涵,进而促进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①。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的成熟期,具体到大学的不同阶段,其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同的节点,及时对学生的自身需求和思想倾向进行把握,将学生思想问题与切身问题的解决相结合,以自我价值实现来促进思想的转变和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入。
        不局限于学生,也重视教职工的自我修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是学生思想的指引者,其言行中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胸怀、气度、情绪、仪表和风度等,都无言地影响着学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与坚定的政治信念,且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只有敬业修德,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师德是通过不断的建设积累的,是通过实践培养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必须时刻把握一个“正”字,为人正派,树立正确的思想,身正为范。因此,重视教师群体行为文化的发展,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针对性融入。
        不局限于感受,也注重行动。将红色文化全面地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中,确保不同文化维度之间的平衡发展,同时将每个文化维度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红色艺术资源引领大学生走出校园,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自觉”、“能动”的学习红色文化的效果;鼓励大学生参观各种蕴含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伟人故居等场所,展现大学生群体的主观作用,使他们的“知”、“情”、“意”、“行”很好地结合,坚定其成长的正确信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历史使命的见证。利用好红色艺术资源,让红色文化不仅“走近”校园,更能“走进”校园,使红色艺术资源全面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文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1(15).
[2]徐晓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路径分析[J].文化产业.2021(13).
[3]李永强.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时代价值[J].智库时代.2019(07)
[4]杨红梅.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历史使命[J].四川戏剧,2018 (9) .
[5]教育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 [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1_377509.html.
2019-04-11.

作者简介:付钰(1977.9-),女,湖南岳阳人,讲师,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主要从事艺术鉴赏课程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