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泽曦
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 要:《孤芳自赏》是1999年由阮演奏家、作曲家刘星所创作的中阮独奏曲。该曲由慢速的小广板部分与快速的快板两部分组成,通过阮浑厚低沉的独特音色展现出乐曲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从技法研究深入,对阮曲《孤芳自赏》进行思考与探究。希望通过对阮曲《孤芳自赏》的研究,提高自身演奏乐曲作品的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在分析中整合经验,并有效运用至实践。同时也希望能为后者学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阮;《孤芳自赏》
一、作品概述
《孤芳自赏》是一首现代风格的中阮独奏作品,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中国音乐史上数千年以来,却十分少见的并无记载关于这个阮乐器的独奏曲。在人们都不曾注重的阮乐领域,《孤芳自赏》作为阮独奏曲与其他协奏曲《云南回忆》等作品的出现,使人们的观念逐渐有了新的变化。《孤芳自赏》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流行音乐刚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之下,这首中阮独奏曲结合了民族与现代的音乐风格,与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区别鲜明,呈现出突出的时代气息,在运用许多新的音乐语言和演奏技法的同时又继承传统,有力地推进了中阮音乐艺术的发展。
二、作品演奏技法分析
曲中第一部分慢板部分左手技巧以打音、勾弦、滑音为主。其中快板部分左手技法多为横按(左手在同一琴品上横向按弦的演奏技法),此技法对左手指力耐力要求颇高。演奏该曲时左手的按弦音位在琴品位置上十分多变,第二段的快板部分常见根据音乐旋律走向改变的按弦把位。大量按弦时不同的音位变化要求演奏者对左手的把位变换熟练且对琴品了然于心,以便完整演奏。
(一)打音
曲中运用了不少的打音技法,贯穿全曲,尤其在第一段慢板部分中常见打音技法的使用。打音作为中阮演奏中的常见技法,左手在演奏时,要求手指落弦位置准确、力度平稳及打音音色清晰,在打音完整发出后抬指。
打音的音色在不同的音乐、不同乐段、乐句甚至同一乐句中不同乐境下,都可呈现出或明显或细微的演奏区别,这些音色的区别决定了音乐表达的内容与意境。
该曲第一段中多处连接紧密的打音技法,如图示例:
【图例第1、2、3小节】
图例中同一小节运用的两处打音,在力度上作强弱处理,第二处打音则较第一处作稍弱处理,丰富演奏层次。第二处打音A音为三十二分音符时值,需要注意紧跟演奏的弹音D音不要被左手打音过慢的抬指而影响拨弦的发音,左手手指打按清晰的同时,抬指避免犹豫出现杂音进而导致后一个音的演奏吃音。
左手双指同时击打两根琴弦的双打音曲中出现了两处,均为第一段中出现。如下图示例。双打音容易因为需要用到双指而导致按弦不够准确、按弦力度过大走音或力度过小而其中一个音吃音的情况,技法的练习量与练习方式十分重要。
【图例第4、10、11小节】
快板中的打音因为速度加快极易出现打音不成功,而曲中快板还用到了难度更大的连续打音。如图所示:
【图例第40、41、42】
图中连续两次十六分音符的打音需要大量的练习,在保证节奏音准的同时,因打音技法是以手指打按的发音方式,不同于拨片拨弦的发音方式,打音技法的演奏音量需要保持与前后不同拨弦技法演奏音量的统一。 第41小节中的连续保留音打音,加上过弦演奏,非常容易在第二次打音出现吃音,手指会逐渐疲惫使演奏变得吃力,难以保证打音音量,练好这一部分的打音需要多加锻炼手指的耐力。
(二)止音
止音是拨弦后用左手手指横向于琴品上方轻轻覆盖琴弦使琴弦停止震动的停止发音方式,还包括由拨弦后由右手覆盖琴弦进行止音的方式、左手手指按弦拨奏后抬起止音的两种演奏方式。
曲中止音的使用以乐句中间为主,较少用于乐句音尾,乐句中的使用也常有弹、双弹、扫弦等技法紧随其后演奏。这种止音方式更突出了止音之后的发音,减少了音乐的杂音使其听觉上更为清晰可辨,又增加了音乐的轻巧与灵动,立体了音乐听感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止音的力度不宜过重过轻,过重可能造成打音发音,而过轻则易止音失败出现杂音。
【图例第1、2、3小节】
此处的止音位于附点节奏中间,重点不要因为演奏时想着止音后的发音准确而导致止音不够完整,反而影响后续演奏发音的准确性;其次是不要被节奏型影响止音,此处两个附点的节奏型间加以连线,容易止音时长把握不当,甚至丢失止音。
(三)滑音
演奏时左手在按弦、拨弦发音后,向上或向下进行滑动,使音高发生变化的演奏技法称为滑音。滑音演奏时要注意左手在琴品位置上的演奏精准度,在滑音过程中要求均匀稳定,切忌忽快忽慢或手指按弦力度大小不一、按弦位置左右偏动而造成的音色不稳定。
快速的滑音如图下第7小节的三十二分音符滑音,要求保证速度的同时稳住音量音色与音准。
【图例第7小节】
与快速相反的慢速滑音则需要在时值内持续地稳定扎实发音。如图示例。需在A音揉弦保证均匀拉放琴弦后匀缓滑音。
【图例第14小节】
第24、26小节均出现了左手向上的滑音,左手向上滑时视线移受阻,有时视线移动过慢会导致滑音不准,对目标滑音的琴品位置也需要更加熟悉。此处的滑音跨度也相对较大,分别跨七格、五格琴品。
【图例第24、25、26小节】
(四)勾音
勾音为左手勾弦发音的演奏技法。曲中常见与打音连用,左手手指打音后快速勾弦发音,此外还有与滑音连用、单独勾音、双勾音(双指同时勾双弦发音)、勾打音(勾音后快速打按弦发音)、左手勾音后保留按弦发音的演奏方式。
力度控制、音色控制
【图例第4、10、11小节】
上图所示为双勾音,演奏要点与双打音类似,都在于对左手双指在琴弦上的演奏力度与音色均匀统一的控制。同时需要注意第4、10小节双打音与双勾音技法的连续演奏,演奏时保证双打音音色的基础上再进入双勾音的演奏,使前后不同技巧的音乐演奏展现出音色上的连贯性。
【图例第5小节】
第5小节的勾音技法分别在小节中第二正拍出现。第5小节依照谱面标记需以“f”的力度演奏,按照谱面4/4拍号演奏力度要求依次为“强、弱、次强、弱”,而该小节中第一、三、四正拍均无主动拨弦发音,因此位于小节中第二正拍的勾音应在演奏力度上稍强于前后音,避免手指拨弦音量次于拨片拨弦音量而导致的勾弦音量过弱丢失重音。
《孤芳自赏》这首作品,散板部分与快板部分结构都运用了全新的素材,形成鲜明的前后对比。曲风格个性前卫,旋律自由,节奏型复杂多变。作品材料组织较为严谨,前后连接紧密,调性安排具有逻辑性,形成“主调-属方向调-主调再现”的形式。在调性和和声变化上,这首作品相较于传统作品有着较大的突破性。调性适度的模糊变化,和声丰富的整体运用。既有利用色彩音响堆叠的手法,也能看到传统和声主、下属、属之间的潜在联系,在经过音、半音化的处理手法中,音乐色彩被进一步地丰富。阮曲《孤芳自赏》,以汉语成语“孤芳自赏”命名,词义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用于形容人脱离群众、顾影自怜。这首被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刘星老师命名为《孤芳自赏》的阮独奏曲,使人轻易联想到乐器阮一直以来“低调”的历史发展,与刘星老师作为中国新世纪音乐拓荒者却同时被誉为“中国当代音乐隐士”的身份,同样平静和谐与世无争而不容忽视。刘星老师用这种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充满着现代精神的音乐,从容不迫且强有力地推动了阮乐器与阮乐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星,《刘星中阮独奏曲集(教学版)》,上海半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2、高钰淇,《中阮独奏曲<孤芳自赏>演奏技法分析》,山东大学,2017.12.1.
3、黄颖艳,《技术提高的必然之路》,武汉音乐学院,2017.4.10.
4、徐阳,《跟名师学阮》,同心出版社,2014.11.
指导老师姓名:华卉
指导老师职称: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阮专业讲师
指导老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
作者简介:戴泽曦(1998-11-25),女,汉族,籍贯:湖南省岳阳市,当前职务:学生2017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专业(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泽曦15007197509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张家湾街道复地悦城二期26栋(1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