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奚俊岚
[导读] 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
        奚俊岚
        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摘要: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学校、老师、尤其是同伴都是陌生的,这种陌生感将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如安全感的缺乏、归属感的丧失,自我价值的降低。如果不能尽快地从陌生中走出来,对班级、学校产生认同感,那么就将出现一系列的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主要出现在以下3个方面:宿舍生活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适应问题,学习方面的适应问题。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尤为重要。本文将就首次见面,主动了解学生,环境打造,主题班会和活动,科任教师,创建告别仪式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关键词:新生  新环境  适应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又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得到了满足,个体才能感到舒适,从而去追求高层的需要。对于进入新集体的学生们来说,只有感觉到被集体认可和接受,形成归属感后,才有可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投入到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尤为重要。
     那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班级新环境呢。笔者将就三个方面阐述。
一)首先,把握住首因效应,直抵内心。第一次见面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重视与学生第一次见面的重要节点。
1)首先,班主任自身的亲和力和个人魅力让第一次见面变的更加轻松。要有亲和力,首先就得装扮大方,微笑,态度真诚,有意识地放慢说话速度,让自己的表达清晰。能准确叫出每位同学的名字,让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变得轻松起来。教师的细致,严谨,亲切都可成为班级健康文化的起点。
        2)其次,让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充满“仪式感”。对于新学期来说,开学的仪式感会给带来庄重感和学习动力。例如第一次见面,建议大家提前整理好教室,黑板上写好欢迎语,安排好座位,课桌上放置一个简单的名牌,并告诉学生这是按照姓氏拼音初步安排的座位,让学生一来就能找到自己位置不至于无所适从。
        3)第一次见面的自我介绍也尤为重要。名字的熟悉是人与人熟悉交往的第一步。第一次见面会给每位同学发一张便利贴,准备一听就能记住你的个性化介绍。有同学比较有创意,写出一副对联,大奖小奖天天中奖;下联:大鱼小鱼年年有余;横批:我叫蒋余。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不仅了解彼此,还能迅速记住名字便于以后的交流。最后让学生将便利贴贴在宣传栏事先设计好的班级姓名树上,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还可以请坐在一起的同学,以“滚雪球”的方式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爱好。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熟悉了彼此的姓名还能起到了解彼此兴趣爱好,有助于学生交到相同爱好的朋友。
        4)第一次合影是让第一次见面充满仪式感的重要方式,我会跟同学们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建议去照一张全家福,等毕业再回望我们今天的起航会多么美好!
        5) 最后就是校园一日游活动,针对新入学的同学最有意义,不仅能实现精神放松,而且让师生融为一体。首先学生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可以带学生了解教室、图书馆,食堂洗衣房在哪里,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这样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比别人更顺利。
        二)主动了解学生,可以让我们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李希贵校长说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而用心营造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班主任工作, 同时让学生获得归属感。我们可以通过明察和暗访两种方式。
        1) 明察就是在开学初期,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特点,直接从学生口中得到一手信息,走心的高质量的谈话还能俘获学生的信任,增加师生情感。明察的第二种方式是开学制作调查表给学生填写,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特殊疾病,等以后的班级分工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安排中把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之中。
        2) 暗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默默观察,关注每个学生。例如自习期间,在讲台上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有专注的,有多动的,有做小动作的等等。其次,可以找找之前的老师和学生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学习状况,当然从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基本状况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主动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认同感,自然也对班级产生了依恋。
        三)环境育人,在班级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布置上做好功夫,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
        1)硬环境就是教室,教室就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的链接场。干净整洁的环境以及刚才提及的提前布置好位置和名牌都可以让学生迅速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开学一个月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来布置班级环境,这个过程也让每位同学感受到“我就是班级的主人”,增强对班级的感情。
        2) 软环境的营造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构建,美国心理学家班尼所说:“如果一个集体的气氛是友好的,相互理解的,互相支持的,那么集体对于动机、工作表现和成就的影响就会是积极的。”此外,软环境还包括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目标,个人目标,班级口号,班名的商定,班徽,班服制作,核心班委成员的确定以及班级日志撰写,都有助于新班级稳定。另外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班级摄影师,留下班级的日常活动照片也能成为班级成长史一部分。
        四)主题班会和团建小活动也是让学生之间快速熟悉起来的途径。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主要的教育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指导教育的重要途径。精心设计的班会课可以促进学生找到应对不适应的最佳方法,并增强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的信心。在主题班会中穿插一些体验式心理小活动,例如纸飞机活动:每个人面临新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每人匿名写出自己的焦虑和担心,折成飞机飞出之后,,每人再从地面上捡一只飞机,并分享这个飞机上写的焦虑。分享的过程会比较顺畅,因为是匿名的,说起别人的故事总是无压力。在分享中同学们也渐渐会感受到:“我们所焦虑担心的,大部分同学也一样在担心”,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他们的焦虑和紧张。
        五)与科任携手帮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
        首先在班会课隆重介绍科任教师树立科任老师在学生中的形象 “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可以协同科任老师的力量,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帮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和信心。科任老师开学初放慢教学进度,教学中穿插趣味活动,让学生适应新老师的节奏。
        六) 通过“告别仪式”,促使学生顺利接受新集体
        作为学生的原班主任,其实也可以做他们关键时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面对离别,接受新开始。在新学期原班级微信群中举行这场“告别仪式”,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这种适度的宣泄具有正向作用,使参与者在倾听中感悟,这就是仪式感带来的正向影响。
        总之,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要面临各种学习要求和任务,要参与各种活动, 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还要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良好的学校适应性会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念,会让他们学会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会让他们对未来的人生怀有美好的憧憬。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需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跨过新阶段的这个坎。
参考文献:
【1】把教育当爱好. 李镇西. 新班主任.2021,(01)
【2】班级管理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 ——以呼伦贝尔市某小学为例.牛海丽. 延边大学. 2015-05-04
【3】论学生学习环境满意度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谭千保;?刘志军.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7-20
【4】“分班后我和好友分分开了怎么办?”——试用萨提亚理论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刘文娟. 班主任.2015-12-01
【5】关于学习及学习适应性的界定. 陈晓杰. 宪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年第3期。
【6】高中“灰色学生”的班级适应现状及其策略研究. 孙久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05-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