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万振
[导读] 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数学的学习常常是十分枯燥且复杂的。
        万振
        安徽省淮北市 烈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数学的学习常常是十分枯燥且复杂的。在短时间内能全部理解教学内容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要使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积极梳理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安排好预习结果的检测并营造好良好的班级预习氛围,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本文将研究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教学效果
        【正文】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未来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数学相关的知识都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小学还处于学习数学的关键初始时期,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数学的学习是比较枯燥并且复杂的过程,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这方面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监督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改进教学内容的规划和教学方式,以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研究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1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的时间段学生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思考并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这有助于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听讲,避免上课走神。数学是一门枯燥并且很复杂的学科,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直接听讲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从而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教材人教版中加减法的相关内容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直接听讲的话,会难以理解所学的内容。如果继续课程教学的内容,学生会感觉越来越跟不上课程的进度,并会产生很强的学习抵触的心理,从而厌烦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教学内容的预习,会发现加法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用的一个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继续探索的兴趣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2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课前预习是一种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可以快速获得知识的途径。综合来看,在课堂中所获得的知识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而大量的实践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不断地探索和获得。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不仅仅是对数学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效果。
        1.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善于探索的心理特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他们对于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消化和吸收,如果继续进行课程的教学,将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没有进行预习,就会很难理解教学内容,并且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但是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形成以后,在教学进行前,学生就已经充分了解了教学内容,并且发现自身对问题理解的不足,所以在上课期间学生会认真听讲,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中练习题照片角度的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直接进行课程听讲,常常会随大众而不加思考。这就需要课前预习来补充这个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充分的想象照片中的大象在每个方向不同的画面,这不仅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激励学生想要去学习这部分内容,从而激发他的求知欲。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和效果的。
        二、课前预习的实施
        2.1转变学生对预习的认识
        课前预习对学生的好处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预习像是一项很繁重的课程任务,不能深刻地理解预习对学生的好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学生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课前预习的好处。比如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前预习的氛围,使学生充分的感觉到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并通过一定的表现方式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检验,可以更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再比如课间进行谈话或者是请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重点是让学生清楚课前预习并不仅仅是对书本文字的浏览,而应该是对书本知识的一个深入思考过后所得到的理解。
        2.2针对性布置预习任务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性的布置预习任务。当然,这应该是教师在做完教学评价之后再进行的分层次布置,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取得较好的预习结果。例如对学习能力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适当多一些的预习任务;而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当适量减少预习任务;当然,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教师应该布置重点少量的预习任务。
        【结束语】教师在完成教授知识的任务以外,更要注重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教授之前,营造良好的预习氛围,制定完善的检测体系。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使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林群.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J].学周刊,2021(11):125-126.
        [2]高陈欣玥,郑富.预习结构图促进中学生课前深度理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