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张帅
[导读] 自主探究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
        张帅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辽宁 大连 116600
        自主探究学习”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一、设问题空间,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转换教学角色定位,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考虑到部分语文基础较弱的初中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合作精神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这些特点。就在设计问题上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用,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泼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起点,但不能停留,自主探究的兴趣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生动鲜明的教学情境,多种激励的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二、营造美读氛围,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也会产生隐形的效益。美读是学生进入文本的桥梁,也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氛围。它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美读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美读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比如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我在引导学生找准本文的文眼“快乐”后,让学生探究:盲孩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呢?文中哪些句段描写了盲孩子的快乐呢?这些描写盲孩子快乐的句段,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要这样?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反复复。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体验到盲孩子快乐的情感,同时,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像这样美读,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从中发现与自己人生息息相关的地方,也能饶有兴趣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提供不同学习方法,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走出“小我”的圈子,迈进“集体”的大家庭。充分发挥学生好学上进、朝气蓬勃的优势,空白,给学生留下探究的空间,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教学中,老师如能善留空白、善用空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大有益处。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续写结局。小说的结局无疑是一个巨大悬念,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解读,续写出各种结局,不可强求一律。《驿路梨花》中,关于梨花到底是谁,这都是一些可以利用的空白,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探究补足这些空白。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较为常用,不再赘述
        四、尊重个性思考,促进自主探究的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传统教学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老师来做。其实这种总结是学生一种极好地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它使学生自主探究得到深化,产生质的飞跃,使自主探究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精神品质,而最终成为一种创新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