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潘鑫
[导读]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包含着我国五千年来许多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
        潘鑫
        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学 江苏 溧阳 213300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包含着我国五千年来许多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师可以从高中历史教学中找寻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渠道。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对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探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因此,老师要有计划地制订教学计划,将人文精神的培养工作慢慢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在丰富历史课堂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上,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实际上学到的思想文化内涵缺乏关注意识,从而造成了历史课堂单调、不活跃的氛围,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科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首先,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老师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打破以往沉闷的历史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主观参与度,这对学生吸收人文精神有巨大的帮助。其次,人文精神的培养能使老师转变教学意识,让老师不再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历史成绩上,而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养成人文精神,打破了以学习成绩为主导的学科教学模式。最后,人文精神的培养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随着人文精神进入高中历史课堂,会带来历史课堂教学的转变,从而帮助学生慢慢从接受老师的教导到主动向老师求教的角色转变,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历史知识领悟能力,感受到历史学科中的人文精神并加以吸收,最终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1.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动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收获,首先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对学生的实际收获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要掌握对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在历史授课中巧妙的应用趣味教学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眼光,为学生激活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好的进入历史课堂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采用趣味情境教学法,在网络上筛选相关的故事情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境的设立,使学生在观看课件时不由得进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情境,从而加快学生的学习脚步。
        2.立足教材内容,结合事件教学
        教材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材料,是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基础,同时历史教材中包含着我国从古到今各时代的文化发展变化,老师必须要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才能更好的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探索,并从中感受到不同的精神情感。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历史老师完全可以从教材中的具体历史事件出发,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事件展示,让学生自身体验各种历史事件,如视频演示法、事件对比法等,使学生能融入其中,感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
        3.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老师都是以自身的教学为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速度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思考,对学生建立优秀的历史知识探索意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老师要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时,将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改进,变传统课堂为开放式课堂,从而使学生能更多的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并从中获得人文精神的传承。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并将自身放在辅助角度,以设问引导课堂、探索总结课堂等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发探索式学习,慢慢引导学生转变成为课堂主体,以便更好的进行历史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学习和感悟。
        4.从历史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感悟
        一味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精神疲惫感,从而影响其对历史知识的接受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增加其历史学习动力,从不同角度了解历史文化内涵的科学教学方法。一个正确有效的历史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活力,从而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在放松的环境中更好的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从而获得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在举办历史活动前,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商量,努力参考他们的活动意见,这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有很好的提升效果。另外,老师要提前设置好奖励措施,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肯定和奖励,这会让学生更加期待历史活动的举办。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活动,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对人文精神的探索。
        5.从历史人物出发,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中华五千年跌宕起伏的历史文化,当然也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精神内涵,这些都是当代学生需要学习和感悟的精神品质,对学生人格的健全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首先,老师可以从不同的历史人物出发,对其所处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历史人物的相关经历进行还原,用影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站在相关人物的角度上,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从而去感受不同人物间的人文精神,尤其是道德品质方面的精神内涵,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其进行学习和吸收,从而在学生的言行中能体现出相关的美德,这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基本目标之一。其次,老师可以用情境教学法,将历史人物的相关经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在了解历史人物的经历中,学到古人的精神品质,并在与现实的联系中,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作用。例如,在讲到屈原时,老师可以就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做背景分析,将屈原所经历的事件用技术手段展示给学生,从而使教材中的屈原形象变得丰满起来,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我认识的屈原”为主体的演讲比赛,从而给屈原建立起一个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浪漫诗人的形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感官中受到精神思想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坚持民族信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更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高中学生在文化知识和道德精神领域的全方位发展。因此,高中历史老师要及时意识到当今时代人们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不断吸收先进的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科学应用信息技术,丰富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从多方向多角度出发,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主动探索意识,自发的挖掘出蕴含在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素养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淑华.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8.
        [2]高柏春.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
        [3]方超.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摭探[J].成才之路,2018.
        [4]李玲.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5]刘倩倩.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