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蓉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浙江 宁波 315100
摘要:每一门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与语言习惯,因此学习外语时母语的语法和语言习惯会不可避免地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通过分析母语迁移的理论,教师应正确认识母语对学生的负迁移影响,促进语言的正迁移,提高学生的二语学习效果。本文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为研究对象,探讨母语习得对英语习得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
1.母语迁移的定义
在语言理论研究中,一般把第一语言(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称为母语的迁移。Odin(1989)对语言迁移所下的定义为: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1]。也有研究者认为“迁移”这一术语借用的是教育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知识、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母语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当母语与目的语形式相同时出现的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负迁移指当母语与目的语形式不同时因套用母语的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不符合目的语形式的迁移 ,即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2]。
如果学习者学习的第二外语是与其母语存在同源关系的语言,那么在他们的语言学习中正迁移超过负迁;如果学习者的第二外语与其母语为非同源关系的语言,那么在他们的语言学习中负迁移超过正迁移。比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间较大的差异使中国学生掌握英语需时较长,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较大的负迁移作用。所以理解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正迁移和负迁移。
2.母语迁移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语言迁移的理论研究很多,相关研究主要包括:(1)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2)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3)采用对比分析假设进行研究;4)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用普遍语法理论解释语言习得现象,5)认知心理学的语言习得观,把语言知识学习看成学习者的认知活动。这些理论过多地甚至全盘否定母语对二语习得者的作用或影响。6)在中国国内,很多研究者对于母语迁移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负迁移现象的较多。母语负迁移,会导致语言错误及学习困难产生。由于这种干扰表现突出,所以,英语学习者普遍觉得即使学了很长时间,自己的英语还是Chinglish(中式英语)。例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Goodgood study,day day up),最近微信上比较流行的小笑话:一场关于车祸的描述(One car come , one car go, two car pengpeng, one car died)已经成为笑谈。实际上,中式英语也是母语负迁移的表现之一。
20世纪80年代起有很多人研究二语写作,母语和翻译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使用等。文秋芳、郭纯洁(1998)探讨了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的情况来研究母语思维和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母语思维的参与量和写作成绩之间呈负相关。王立非、文秋芳(2004)还探讨了母语在外语写作过程中的迁移理据和路径,发现汉语水平变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产生影响。
3.正确认识母语迁移现象
3.1母语的正迁移现象
中国的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在接触英语前头脑中早已形成了大量的母语概念,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在习得外语的过程中,他们会很自然地利用大量的母语语法知识去帮助理解外语。由于母语与外语在某些基本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所以学习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母语来掌握外语。比如,在有了一定的单词基础上,学习者可以很容易翻译一些句子。
比如,“你很棒”:You are great.这便是母语的正迁移现象。这一现象在二语的学习过程总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初级阶段。
3.2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会发现在第二语言的应用中,仍然有许多理解和表达上的障碍。原因在于学习者在大脑中形成了母语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他们会按照母语的思维方式和运用习惯来运用外语,从而造成语言障碍,此即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常见的负迁移有:(1)母语文化负迁移。比如在中国“龙”代表的权威、吉祥,而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龙”代表了暴力,血腥和邪恶的力量;(2)母语语法负迁移。最常见的差异就是中西方人名的姓与名的位置差异。汉语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语国家则相反,名在前姓在后。职高学生在高一基础英语课的学习中就往往容易混淆和颠倒。
3.3正确认识母语迁移现象
目前国内还有很多研究从语言的表层结构来研究母语迁移尤其是负迁移的影响,将语言分解成形态、音位、语义、语法等层面,但是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是整体的,需要注意到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母语和目的语中的作用。但母语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一家名为Chinglish.com的网站创立人马利厄斯·伯根表示:“汉语和英语是人类未来的两门重要语言,网站的使命在于建立一个汉语和英语共存和互相补充的网络社区,促进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交流。”。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1000余条,全球语言监测机构(GLM)评选出的2005年、2006年全球十大最流行词汇中,Chinglish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因而在学术界对于受到母语迁移影响的英语就不再一概以Chinglish来界定,而是有了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区分,一分为二对待,没有全盘否定。
在教学中,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善于用汉语思维组成句子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总结英汉两种语言一同的前提下,以诱导的方式促成正迁移的形成。比如记忆单词时可以通过音译的方式,tank(坦克),hamburger(汉堡包),豆腐(tofu)。
4.结语
二语习得是复杂艰难的过程,学习者不仅需要学习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因素、宗教因素、约定俗成的习惯等。从对于母语迁移进行的各种研究来看,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中国学生来说,学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母语的影响,经历中式英语这样的中介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中介语和英语做出区别和筛选。由于母语干扰在中国学生中的二语习得中仍起到重要作用且这种干扰又不可能消除,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通过教学使来自母语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促进语言的正迁移。
参考文献:
[1]Odin,T.(1989).Language transf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杨连瑞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EdelskyC.Writing in a bilingual program:The Relation of LI and L2 texts[J].TESOL Quarterly,1982,(16/2):211-228.
[4]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l998,(4):44-56.
[5]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05一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