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哲公
吉林省通化县四棚乡中心小学 134108
摘要:小学生健康状况不乐观,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和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不加强体育锻炼,多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学生的体制越来越差。
关键词:小学生;身体健康;体育锻炼
健康一词的解释是指人体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身体,一切都成为空谈。对学生健康的关注是当前热门的话题。学校教育也应该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看看我们的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还是不乐观。
一、情况介绍
1.2020年6月,某学校在县里广场组织的全县感恩人物表彰大会上,小学生在广场上只站了一会儿,就接二连三地有学生晕倒的被扶了出来。
2.2020年9月,某学校在茂山上举行了纪念日本无条件投降65年的活动中,其中有四个学生也出现了晕倒的现象。
3.2021年6月,某学校六年级两个班学生,在通化市杨靖宇将军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二十分钟内有三名学生头晕,需要到阴凉地方休息。
4.“现在的学生身体太差了,不抹粉脸一个比一个白。”现在的小学生,家庭中养尊处优,营养过盛,但身体状况并没有超过他们的父辈,精神状态也常有起伏。
5.六年级的周某上午上第四节课时起立差点儿晕倒。原来没有吃早餐,像他这样的学生非常多,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
6.无论是小学的学生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身体营养状况失衡。,肥胖者居多,偏瘦型也不在少数。
7.小学生的视力也令人担忧。,一个班级中至少也有五、六名学生带上了近视镜。
从当前的状况看,我们的学生在震耳的减负声中,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低,体质也越来越差。
二、原因分析与思考
首先,学生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挑食、偏食、不吃早餐、爱吃零食等。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孩子挑食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营养不平衡,单一的饮食结构必然会带来营养失衡,导致孩子营养不良或过剩的疾病,偏瘦或偏胖。挑食、偏食的习惯表现在孩子的身上,但责任却在父母。任何一种习惯都不是一时养成的。与家庭的饮食结构、习惯、家长处理孩子进食的态度以及家长自身的挑食、偏食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不能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体育锻炼本身是主动的行为,但在一部分小学生心里,更像是一种强制行为。课间操和体育课是学校为学生提供身体锻炼的好机会,但经常有同学故意逃掉。至于课下的体育锻炼,比如打篮球、跑步的更是少之又少,有位同学说:“学习压力那么大,竞争那么激烈,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找到空闲就赶快做题,哪里有时间玩儿啊。”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示乐观,认为舍弃体育锻炼时间而弥补给学习。属于“顺理成章”的需要。体育锻炼尚且如此,更何况体力劳动呢?家长、学校在这方面关注的少,学生在参加体力劳动这方面就更没有体验了。
三、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的阶段,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非常的强,他们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如果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帮助下,他们就能够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出健康的体魄,有着丰富的卫生健康知识。因此,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去积极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学校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教学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在社会、学校等公开场所进行大量的宣传。也可以进行专门的个人卫生习惯知识讲座,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教育环境,也可以利用板报和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让他们形成自己的荣辱观。参加社会层面的卫生、健康活动,让学生参与更为广泛的卫生宣传,培养他们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觀念。家庭、社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也是如此,深入的开展和普及保健知识,全社会也要去开展这项活动,为我们下一代的做出贡献。?
四、重视孩子体质发展
现在有不少学生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的培养倾向。学校和家长必须对学生的体质方面加以重视,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品德的培养外,也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孩子的零食,尤其不要在饭前给孩子零食吃。不要乱给孩子零花钱。要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养成必须吃早餐的习惯。学校、家庭要设置适当的活动、劳动和一些必要的体育项目来锻炼学生的体能,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劳动体验。学校应增加体育设施和项目,制定相关的规定,举办相关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如现在全县开展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动平台。另外,学校、家庭必须构建共育的教育系体系,密切配合,把我们祖国的未来培养成体魄健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人才。
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今后应该认真注重宣传教育,注重实践体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努力上好每一节健康教育课,不断提高学校卫生健康工作质量,让全体师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卫生纰漏引起疾病的防治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校卫生预防工作,使全体师生讲卫生、有健康、懂健康,能够度过一个安康、祥和的岁月。?
参考文献:
[1] 周丹丹.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华夏教师.2020(17)
[2] 刘拉新.浅析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
[3] 李少赛.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新课程.2020(31)
[4] 史永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践行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