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平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民乐小学,广东广州 510947
摘 要: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升校园的教学水平,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明确传统文化的含义,并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同时还要重视德育,提升学生的得到素养。本文主要分析“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意义,同时进行积极实践,致力于实现小学德育教学性的显著增强。
关键词:立德树人;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策略
小学生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他们的三观意识还尚未形成,所以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会对其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现代教育提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因此小学教师应深入研究德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升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
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随着现代教育不断改革,我国教育方向逐渐转向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始终贯彻德育因素[1]。具体来讲,立德树人内涵会通过以下方面来展现:(1)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在校园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父母养育怀有感恩之心、对教师教导怀有感恩之心、对他人帮助怀有感恩之心。学生在有了感恩的意识之后,会意识到身边事物和人物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到社会立足的要求,为社会发展提供力量。(2)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诚信是做人之本,并且只有具备诚信才能够与人真实的交流。现阶段,小学生的诚信意识较为薄弱,经常发生一些失信之事,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长久以往就会发展成为不良恶习。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讲解。鉴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心智水平,需要保证讲解内容的通俗易懂。(3)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社会的发展需要法律的约束与职称,我国作为法制社会,所有公民也必须要按照法律行事,而小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尚浅,很多事情都需要教师及时的知道,从而让学生知法、懂法。
(二)立德树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生的优秀品质都是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小学生道德教育一直都处于社会的精神层面中,并且在不断的发展,小学的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的优秀精神品质。此外,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外界事物的理解不够全面。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处在无知懵懂的状态下,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经常犯下错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进行正面指导。并且正确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健全学生人格,使其成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秀学生[2]。
二、现阶段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农村小学中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德育教育也只是趋于表面,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字面上的教育,并没有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内容与形式相对落后,再加上教师没有做到正确的言传身教,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并且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经常有一些“特殊照顾”,这就会为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会让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居民本身受教育水平偏低,再加上道德观念相对落后,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如果家长存在了不良行为,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道德行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大部分家长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提出严格的要求,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思想。在日常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一味的管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压榨课后时间,但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三)德育教学制度化现象严重
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制度化现象较为严重,并且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3]。小学阶段的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不是通过条条框框的制度约束其行为,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缺乏人性化的教学机制严重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且也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
三、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有正确的认知,在校园中加强德育教学,其根本目的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只有保障学生思想意识的提高,才能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来的接班人。所以,作为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以此促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学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能够意识到在德育教学中应用立德树人教学思想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与内容,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此外,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良好联系,展现和谐的探讨和沟通,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4]。
(二)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死板的为学生灌输德育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抓住日常生活中各种小事,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例如,有些学生在遇到教师时会主动问好,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对其进行表扬;有些学生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其他的学生会积极的对其进行帮助,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件事为学生传递关爱同学的道德品质等。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项周期较长的工程,不可以急于求成。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德育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身边的事物拥有正确的认知,使其成为了德才兼具的优秀人才。
(三)利用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学
小学德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应当利用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需要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明确主题,如关爱社会、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等,从而增强学生思想素质[5]。例如,在母亲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任务,然后开展“我为母亲做的一件事”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回到家中为母亲做一件事情,从而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在班会中每名学生都要说出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感受等[6]。通过这种实践活动,能够更加有效的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7]。
结束语:
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中,应对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有正确的认知,有意识的提升小学生德育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渗透德育教育和利用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学等方式,让德育教育充分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飞.关于立德树人思想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3):161-162.
[2]刘桢.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04.
[3]邝敏静.“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3):101.
[4]谭佳志.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教师,2017(22):8.
[5]田博文.立德树人 任重道远——关于农村小学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新课程(中),2017(06):290.
[6]孙显伟.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的探究[J].新课程,2021(24):75.
[7]崔洪喜.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吉林教育,2021(1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