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朝阳区职工大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北京 朝阳 100013
摘要: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过去的小学阶段教育中,往往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紧密性不强,导致教育工作开展效率低下,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因此,在当下发展背景下,应该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关系,进而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落实密切联系,为教育的整体性、全面性奠定基础。本文将对这一阶段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优化完策略。
关键词:小学;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配合问题
一、引言
通过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落实家校配合,能够促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得到教育的高效落实,满足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高度要求。同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联系能够保证教育方向、内容的统一性,避免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受到影响,最终才能够保证教育工作高效性。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促进小学教育工作高效开展。
二、相关概念分析
(一)学校教育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和必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学校教育,能够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满足其成长发展需求。在进行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严格遵循相关教育理念与要求,能够保证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为学生所创设的环境要与家庭教育大不相同,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一环境中得到身心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保证整体教育的全面性。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而使其能够在学校的环境下得到智力的培养与开发,同时能够得到能力的培养提升,满足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要求,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二)家庭教育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教育组成,同时也是其长期需要进行接受的教育。学生在家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更多接收到的是家长的关爱与照顾。在这一过程中,其能够得到充分的心理满足,从而能够得到心理的充分成长,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心理教育基础[1]。小学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前与教育后都在开展的教育工作,其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更加细腻,同时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更能够体现出小学阶段教育的针对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在家庭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家长要扮演重要的教育角色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落实与开展,同时其也高度强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能够为其在学校接收能力的培养提升奠定基础前提,满足小学教育的家庭教育部分高度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结合教育
在进行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开展,才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全面性与针对性地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在进行结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家长需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充分转换,从而能够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度需求,促进小学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在进行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落实,同时要重视将自身的情感在教育中进行应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重视对学校教育进行巩固,从而能够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教师的角度进行家庭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保证学生良好的行为能力以及习惯能够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巩固,避免由于家长过分溺爱的问题导致学校教育出现无效化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通过二者进行结合教育的充分落实,能够满足小学教育的高度要求,促进这一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配合关系分析
(一)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指导性
在进行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学生的学校教育要多于家庭教育,同时与家庭教育相比较要更加专业化。因此,在当下的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性作用,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得当专业化教育指导,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度要求,促进小学教育的高效发展。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学生需要在学校进行能力的学习与养成,同时需要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能力的巩固,最终则能够保证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其能够保证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满足教育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避免学生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逐渐缺失学校教育,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能力的培养提升。正是由于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得到共同的教育,促进教育工作的高效发展。
(二)家长素质对家庭教育有制约性
在当下的小学阶段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家长素质对家庭教育产生着制约作用。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其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性积极作用。但是,在学生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家长本身的育子观念、知识、方法欠缺,不能够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规范性教育进行延续与巩固,造成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往往学校需要借助多种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理念的渗透、能力方法的提升,改善家长的育子行为,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引领者着家庭教育的开展,同时也督促着家庭教育能够不断根据育人目标进行优化,促进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开展策略
(一)加强家校沟通
在进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紧密性,从而保证充分发挥互补作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前提。在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与家长进行密切联系沟通,能够使学生家长充分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从而能够明确学生在学校中得到的能力培养,能够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巩固,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2]。同时,在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与家长进行紧密联系沟通,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能够促使家长思想认知的充分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二)指导家庭教育
在小学阶段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应该明确自身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以及专业性,从而能够在学生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满足学生家庭教育的需求,促进家庭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在进行指导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指导,能够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以及思维的开发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家长进行充分诠释,促使家长能够充分落实家庭教育规范性,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通过应用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参与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思想素养低下问题,进而为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促进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结论:通过对当下小学阶段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分析,能够明确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能够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深入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满足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要求。通过落实这一教育工作能够提高学生思想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秀栩.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J]. 课外阅读旬刊, 2013(7).
[2]张娟娟.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01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