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静
深圳市南山区大新幼儿园,广东 深圳518000
摘 要 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观察是了解不同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本文以CNKI为基础,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从研究热点与趋势、研究内容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为未来区域活动中的观察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关键字 区域活动;幼儿教师;观察;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区域活动的概念自于美国高瞻课程中关键经验的活动区(activity area),我国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兴起。[[1、于艳艳.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D].南京师范大学, 2016.]区域活动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和教育目标为主要依据,通过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与材料、伙伴、教师间相互作用获得各方面经验,以实现自身的发展。[[2、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观察可以动态了解幼儿个体发展水平,在适当时机给予指导,同时对已有的活动环境进行再创设和思考。本文拟通过对现有CNKI文献进行分析,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状况,探析已有文献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热点
2021年6月11日,在中国知网(CNKI)选择高级检索,检索式为“篇名”or“关键词”or“主题”=“区域活动”and“观察”,对“作者”、“发表时间”、“文献来源”、“支持基金”检索条件作模糊处理。通过检索,共有874条相关结果。除去会议、征稿和非教育领域等无关研究,共得到335篇关于区域活动观察的文献。
在CiteSpace中,将节点类型(Node Type)选择关键词(Keyword),时间选择为2000年到2021年(在CNKI中,最早关于区域活动观察研究出现在2000年。),以1年为时间切片。以默认的筛选标准(Select Criteria)Top N%=10%,Top N=30,阈值(Thresholds)(2,2,20)、(4,3,20)、(3,3,20)进行关键词共词分析。
由CiteSpace生成的图1所示,图中共有54 个节点,有155 条连线。节点的位置显示了该关键词的核心程度,圆环的厚度代表关键词共现的强弱,标志着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或者前沿。[[3、赵立兵. 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基于CNKI(2000-2016)期刊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新闻世界, 2017(6):62-65.]]除去“区域活动”和“观察外”外,比较突出的关键词有“指导策略”、“幼儿活动”、“发展水平”,说明研究者对区域活动观察的研究目的是幼儿活动与指导策略,同时也发现这些已有的研究热点并未形成一定的研究区域,仅仅在小范围内明显,且这些热点间的联系较少。
二、研究内容
1.教师对区域活动观察的状况
徐梦懿以案例的形式将教师观察区域活动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季雨蒙对幼儿园教师观察幼儿生活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依据观察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现状来分析。
2.教师对区域活动观察存在的问题
海鹰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观察意识不强、观察方法运用不明确、匮乏相关理论知识、政策文件不理解以及环境运营机制不当等问题。以此提出幼儿园教师需要从观察意义、记录方法、解释依据、评价理念和环境营造五个方面入手,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王文雅通过访谈发现当前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存在的问题有:对自主游戏观察行为认识模糊,知行不一;观察目的松散;不能准确捕捉意义事件;未能选取适宜的观察与记录的形式;观察记录主观化;观察反思流于表象。庄婉瑜认为当前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有:对观察不够重视、观察和分析能力不足、由于个体差异大而观察难度大。陈颖,马丽洁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教师在区域活动观察时常常存在着“四无”的问题:眼中无幼儿、手中无媒介、胸中无预设、事后无反思。[[]]当前幼儿教师的区域活动的观察存在诸多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幼儿教师对区域活动认识不足、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
3.提高教师观察区域活动质量的策略
众多研究关注提高教师观察区域活动的质量并提出策略。研究有针对区域活动观察提出了通用策略,有针对某个区域而提出了具体策略。
(1)提高观察区域活动质量的通用策略研究
刘明霞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观察能力提升内驱力”为管理层面提供相关建议,通过调整教师的工作结构与时间、提供服务与机制保证等多种管理策略,确保教师在观察区域活动时能顺利开展,并能逐步提升教师自身的观察能力。具体做法是了解并重视观察的意义与价值、合理简化文档工作、推进科学的评价机制。孙淑娜提出教师要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活动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喜欢哪些材料等。丁骞,宋占美,王丽响(2017)提出教师在观察前要制定观察计划并明确观察内容,具体而言:①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判定幼儿的发展水平;②观察幼儿是否具有规则意识;③要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④教师要观察区域材料的丰富性,及时更新区域材料。此外,教师要灵活采用观察工具,选取合适的观察方法收集观察信息。从此部分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研究者从探索现状和问题分析向提高观察区域活动策略过渡,提出幼儿教师提升观察水平的方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维度对幼儿教师的观察提供指导建议。
(2)提高观察区域活动质量的具体策略研究
张春美在种植区活动观察了播种活动、拔草活动和收获活动,据此建议教师首先要重视种植活动对幼儿有积极影响;其次教师要为种植活动的前工作做好充足准备;最后,教师要提供适宜的指导,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李素英探索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教师观察指导,要求活动前关注游戏安全和规则指导;活动中加强规则和技能发展指导;活动后进行活动评价与分享指导。钮芬华探索科学区的教师观察,提出教师要鼓励幼儿参与到材料的准备、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介入时间、要组织幼儿开展有效的评价。从三个方面对科学区的教师观察提供了建议。刘瑜探讨了建构区的教师观察,并提出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游戏情况, 判断哪些情形需教师立即介入点拨,哪些情况要暂缓介入。根据幼儿的情况,教师采取或肯定、或支持、 或点拨、 或表扬等方法,使幼儿的游戏得以顺利进行。但并未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陶静针对美术区活动,为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策略。首先要创设清晰的幼儿美术区域活动目标,按照“情感、意志、价值观”的要求设置目标。其次,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的兴趣点。通过教师的观察、材料的投放、氛围的营造,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让能力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研究者根据五大领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各个领域间不同观察策略,从通用观察策略向具体领域观察策略的转变,体现了研究人员越来越深入地探索观察区域活动的研究内容。
(3)教师对区域活动观察与评价之间的关系
观察与评价是不可分割的部分,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评价。徐云燕在观察内容中提出教师要对幼儿环境进行设置、关注幼儿个体的差异情况、了解幼儿与环境互动情况,进而在观察评价的方法上要求教师明确观察目的、做好前期准备、静下心来观察、慎重评价结论、以及做好家园沟通。徐艳贞以两个场景为启示,提出了环视法、追踪法、定点法的观察方式,并建议教师从幼儿行为目的、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幼儿是否遵守规则、是否能克服困难几个方面来评价区域活动中的幼儿。黄萍提出观察与评价融合的第一步是制订观察计划,确定评价方向。其次,选择观察角度,给出量化指标。最后,实施观察行为,得出评价结果。这一部分的研究体现了研究者不在单一的研究区域活动的观察,而是将观察与评价有机结合,使得研究更具实践意义。从中也可以发现,评价的客观、全面需要以良好的观察为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