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可以这样来上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朱汉伦
[导读] 结合当今社会现象
        朱汉伦
        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案例背景】结合当今社会现象,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新课程改革中也提出,要把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体育学科作为学生九年义务制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他们年纪小,又处在奠基阶段,所以上好小学体育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缓解繁重作业带来的学习压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了保证小学体育课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结合。
        【案例描述】
        与游戏结合,以活动激发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我便利用这一点,在体育中融入游戏。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反应能力,这节课我特意安排了“一元五角”游戏。
        “来来来,同学们都静一下,听我简单讲一下活动规则,每位男生代表一元,每位女生代表五角,男女生间隔站立,围成一个大圈,当我报出“几元几角”时,大家立即行动,进行自由组合抱团,如果被检查出来金额与我报出来的不符,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哦。”我大声讲道。
        “好!”
        “知道了,老师。”此起彼伏的传来了同学们的回应。
        “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三,二,一,三元五角!”话毕,我就看到场上的同学们快速跑了起来,将自己的小伙伴拉进队伍中,很快刚刚的大圆圈就被分割成了好几个小圆圈。
        “老师老师,那组少了五角!”有热情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当起了我的小助手,帮忙指出了出错的队伍。
        “很遗憾哦,有三位同学此次活动失败了,这样子吧,男生惩罚做十个俯卧撑,女生惩罚做十个仰卧起坐,大家有意见吗?”
        “没。”三名同学干脆的承认失败,自觉接受了惩罚,在一边做起了俯卧撑(或仰卧起坐),其他同学也没闲着,站在原地给他们加油打气,很快他们便重新回到了队伍中。游戏继续进行……。
        体育与游戏的结合,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老师要适时“转变角色”,毕竟每个大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创新教学形式,去想一下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上课形式。
        与理论结合,以实践巩固知识
        要想项目能取得个好成绩,是有技巧的,那些隐藏在技巧背后的理论知识可以灵活运用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就算是小学生目前还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但也能够通过实践加深他们的理解。因此,在教学如何能够“跳得更远”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对物理知识的讲解。
        “跳远的时候,要有一定距离的起跑,然后双脚在地面上使劲一蹬,向上腾起,在短短一两分钟内就能够很快完成跳远动作。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有助跑阶段呢?”
        等我介绍完跳远的几个关键动作后,便向同学抛出了这一疑问。
        “我知道!我知道!助跑可以帮助我们跳得更远?”一名同学激动的讲道。
        “嗯,是的,这里就有一个物理小知识,那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蹬地面的时候是向下使劲的,地面同时也会给你一个向上的力,能够帮助你腾起,跳得更远。大家在起跳时,一定要注意,双臂尽量后摆,这样可以减少落地时的损伤,保护好自己。”
        “嗯嗯,好的呢,老师!”同学们纷纷点头应道。


        “大家发现了吗?不管是急行跳远还是立定跳远,在落地后往往会有一股向前的劲让你摔得四仰八叉的,这也是因为惯性,就像在坐公交车时,一个急刹,所有人都会向前扑一样。”我继续讲到,并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加以比较,更方面加深同学们对惯性的了解。
        尽管都是些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但这些简单的理论知识,结合到体育活动中去,一个是能帮助学生正确的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不受伤害,二是能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印象,之后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通过这样引入生活案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小学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
        与竞技结合,以拼搏铸就未来
        何为体育精神,那就是不服输,哪里跌倒哪里再站起来,那就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那就是公平公正,尊重对手,上好小学体育课,就必须要把这种精神灌输给学生。今天准备开展的是一个很简单、很常见的活动,那就是接力跑,这是一个非常考验默契和合作的体育项目。我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小队伍,两两进行PK,在400米的跑道上每隔100米做好标记,让每个队伍的四名成员分别占据一个位置,等到哨声一吹,站在起始点的同学就拿着交接棒奔向下一个点,将交接棒将给另一位同学。
        “加油!”
        “加油!”
        “加油!”还未上场比赛的同学自觉当起了啦啦队,为场上正在奔跑的同学送上欢呼跟鼓励。
        然而,第一组队伍在交接第三棒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因为交接的时候比较急,手没拿稳就开始跑,导致交接棒掉落在了地上,虽然这位同学回头捡起交接棒继续奋力向前奔跑,但是造成的时间差,导致第二组队伍成功取得了胜利。
        这时,我观察到,没拿稳交接棒的同学正在向他的队友们致歉,表示是他的失误导致输掉了这场比赛,其他队友不仅没有怪他,还安慰道,输了比赛不重要,因为,他们都非常享受这个比赛的过程,非常开心。看到这一幕,我很欣慰,感叹道,这不就是体育精神最好的体现吗?
        在这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除了队友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团结之外,两个队伍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不少同学表示这次跑的十分“酣畅淋漓”,跟“对手”也玩的很开心。
        【案例反思】
        经过这几次的体育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高质量的上好体育课,才能真正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提高成绩。
        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体育教师往往只安排了“跑步、跳远、投篮”等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课程,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进行反复训练,课程没有新意,学生也对这样的体育课兴致不高,而且在缺少足够丰富的活动内容充实课堂的情况下,不少体育教师训练完基本项目后只能让学生自由活动,很大程度上没有高效利用体育课堂时间。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动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参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教师要提供活动有利条件。在讲解示范和辅导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要引导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时间,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重要作用。成绩已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现在的重中之重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因而处于一个最佳学习状态。这样反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小学体育是启蒙运动,对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科学锻炼意识和安全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拼搏精神,可以让学生们动起来,对体育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只要我们用心的培养学生,学生都会收获健康快乐。换句话说,没有体育,素质教育就不完整了。
        这几次的体育教学,让我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应该是处于正确指导、科学引导的一个过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要成为学生的向导,让学生们坚定信念,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这也能够帮助他们在之后的人生阶段更好成长。我还意识到,体育课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竞争意识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其他学科更多的是一个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体育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小学体育老师必须调动学生“想学”、“想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这是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注意到的问题,需要履行的职责和责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