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王红柳
[导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
        王红柳
        安徽省桐城市北街小学  231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更要在包括社会交际、情感认知、文化认同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稳步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模式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教育界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和变革。小学语文作为儿童启蒙核心课程,不仅承担了读书识字的基础责任,更肩负了培养青少年儿童心理建设的历史使命。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思想健康渗透教育与互联网结合的必要性,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由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向核心素质教育转移,为此教师应该转换传统教育理念,使用新式教学方法,统合多方面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教学,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综合发展。而其中关于“德”的教育被列为第一位,足见目前教育的主流应该将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一把抓,既要掌握专业知识,也要塑造良好的品格。以“互联网+”为教育大背景,语文教育作为三大核心学科,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先锋。作为一门统合语言与文化的学科,语文教育不仅包含了读书识字等基础功能,还要求塑造学生品行,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
        一、互联网+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提供教学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可以尽最大限度跨越时空障碍,统合多方面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互联网+语文教育”,能为语文教育提供完善的教育平台、丰富的教育资源、良性的师生双向交互。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性,最大限度跨越时空间的限制,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通过整合资源,向名师学习,分析模仿成功教学案例视频等手法,进一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互联网提供交流平台
        互联网本身作为一个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家校共建,保障了多元化教学途径的同时,还能让教师获得学生近期学习状态的有效反馈。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能够快速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学生目前的状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更高效学习的同时,还能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和意见指导。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也同样应该有学生家长的参与,利用互联网促进家校共建,能够缓解教师的教育压力,还能帮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帮助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如“班级小管家”的下载运用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平台让老师来检查督促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实行逐个点评,以便家长们更好地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缺点,有的放矢,找到辅导方向。
        二、互联网+小学语文德育的策略
        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开发多途径的新型教育方式,用多元化教学,帮助学生发泄负面情绪,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施以正面强化,从而达到人格养成的目的。
        (一)组建家长群
        教师可以自发组建学生的家长群,并且定期与学生家长约定时间开展线上班会、线上家访,以此了解学生在课后生活中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及情感需要。对需要情感安慰和人文关怀的学生,教师可以私下和学生约谈,了解其状况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例如,有家长反馈学生最近总是心不在焉,容易走神,教师就可以约谈学生,询问原因,并帮助解决问题。约谈过程中,教师可以记录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方便后续跟进该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如去年疫情期间,学生们无法正常在校上课,而是在家通过网络学习,这样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明显增多,与家长们的矛盾也与时剧增。

我适时在家长群召开《家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进行沟通》线上家长会,和家长们探讨与孩子沟通的有效办法。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及时反思,调整了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可见组建家长群不仅能及时获得学生近期状况的反馈,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家校共建教育模式的展开,让学生家长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学生的行为加以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家长的教育方式提建议,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建立匿名信箱
        针对学生的私密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构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可以采取设立匿名信箱的方式,让学生匿名将心中的烦恼写下来交给教师,教师再寻找相应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匿名信箱的操作保障了学生的隐私,有助于保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又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情感需求,还能帮助老师掌握学生近期心理动向,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针和策略,可谓是一举三得。同时,匿名信箱可以让学生动笔写作,整理自己的叙事逻辑,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的技能教学有很大帮助。
        (三)搜集文化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融入多媒体应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通过音视频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讲解节日专题时,教师可以播放《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总结端午节的文化精神内涵,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塑造学生内在的性格与品行,从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前不久,我们文都桐城有幸上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国地名大会》,节目播出之后,我马上组织学生观看,让孩子们了解了桐城这个地名和“文都”的由来,崇文重教是我们的传统,我们是院士之乡,“桐城派”的故里;还了解了家乡孔城古街的文化和美食,以及全国闻名的古迹:六尺巷——“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种礼让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视频,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家国情怀得到升华。
        (四)使用口头报告教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讲人,通过转变课堂主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前给学生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搜集各种资源并制作PPT,每次课前抽五到十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口头报告。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积极利用网络搜集课余知识,为了制作精美的课件,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相比于传统的作业形式,口头报告作业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容易得到学生的支持,便于教师的课堂组织和管理。教师可以设计有关心理健康话题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讲自学的形式参与学习,从而起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出题《感恩》,让学生搜集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以及怎么感恩,并将资料统合成为一个课件,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口头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又能通过学生之口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集中围绕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了讨论,集中分析了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学策略。在新时期,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路,有效利用手中的教学资源,采用新式高效的教学方法,以多元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1]刘霞.小学语文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学刊,2013.(12):174
        [2]牟艳娟.互联网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J].改革与战略,2004.(03):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