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专业部英语组,上海市徐汇区,200231
【摘要】本文通过再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场景,分析教学中的静态情感因素和动态情感因素,旨在揭示情感因素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关键字】英语教学;静态情感因素;动态情感因素
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认识因素,如感知、记忆;另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如兴趣、意志、悟性。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的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的和谐统一,才能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中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中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认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人已在上海市一所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任教6年,在6年的英语教学中,深深感受到情感因素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中职英语课堂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分析。
一、静态情感因素分析
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三个要素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
1、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中职英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词汇、常用句式、日常寒暄语以及语法知识。分析此类英语教材,其中蕴含许多与职业相关的内容,譬如很多中职学校都是所有专业共用一本教材,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虽然使用同一本教材,但是在内容的取舍上和进度的节奏上都要有所改变,否则同样的一节课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就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加一些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知识,或者增加一些生活中的英语,尤其是网络上的流行语,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慢慢地转变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神游无所事事的尴尬局面。
2、教师的情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卢家楣老师将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分为十种,分别是: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作业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情感体验;主导情绪状态;情绪表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及作为教师的人格情感。
由于大多数中职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每位老师对于这份职业的期许也有不同,所以每位老师所表现的精神状态也有差异。一般中职学校都设有中专班、中高贯通班和中本贯通班,其中中本贯通班的学生英语平均成绩最高,为了确保此类学生能在三年级的转段考试顺利通过,每位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是积极的。特别是对班上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更是花足心思帮助进步。但对于大多数中专班的学生,升学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很容易出现学生不重视英语,继而造成“老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的结果。针对未来这样多变的教师人群,很难肯定的说每位中职校的英语老师都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的。但一个热爱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教师,她对学生所投入的情感,以及上课之前所投入的精力都是值得肯定的。
有一位从事职业教育二十几年的英语教师极其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她凭借自己多年教书的经验和天赋,为了使单调的句型变得更加有趣,于是将课本上出现的每个句式都编排出合适的肢体动作,丰富了教学内容,同学们在边说边做的情形下,加深了对每句话的理解。我想只有极其热爱自己这份工作的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充实课堂。
在中职校里,所有入职后的教师都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入职培训和课堂实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说英文的积极性,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微笑,授课时要有激情,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间休息,要抓紧每一分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说英文,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尽量向积极层面引导,巧妙使用表扬的手段,鼓励的语言要多于批评的语言。由于中职校每周最多安排4节英语课,每堂课仅有40分钟的教学时间,所以每位教师都会尽可能的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3、学生的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构成教学活动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又一源点。卢家楣教授认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对教师的情感;对所学课程的情感;具体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和效果的情感体验;自我的情感体验;学生间的情感,以及课堂情绪气氛和主观情绪状态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很多中职学校迫于生存的压力,为了保证招生数量,生源素质不好,很多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被初中校推到中职学校,即便参加了中考,分数也很低,而在很低的文化课科目中,除了极个别学生外,英语科目的分数又是最低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都尝遍了学习英语失败的打击。所以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上课前十分钟的情绪状态很低迷,有些甚至一上课就打瞌睡。
作为教师当然也有应对之策,上课前十分钟一般处在热身状态,不会有新知识的输入,通常会以游戏形式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摆脱低迷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教师对参与游戏的学生也会不断的鼓励,比如口头表扬、平时成绩加分等形式激励学生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把教学内容以个体展示、小组活动、同伴竞争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情感特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能或多或少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使学生慢慢开始有自信,敢于开口,乐于表现。例如,对于少数基础较好,比较认真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单独展示的机会,树立榜样,推动他们起到带头作用。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性格特点合理搭配,力争让每个学生能取长补短,有所收获。同伴竞争也是一个促进学习的好办法,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争强好胜好面子的阶段,比赛型的同伴竞争活动既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的提升。好的教师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只要用心,都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
二、动态情感因素分析
1、师生间伴随着教学中的认知信息传递而形成的情感交流
英语教学中,认知信息主要包括单词,句型与语法知识,单词和语法的掌握影响到句式的掌握,中职校每星期的英语教学内容都会涵盖这几方面。对于单词会准备很多图片,这些图片在做游戏时通常会用到,但并不是百试不爽。即使配上图,离实物也是有距离的,所以课堂上必不可少就是实物,在进行名词类单词教学时,实物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按照认识规律,只有感知觉上先接受了眼前的事物,才可能进行接下来的认知学习。在上课时教师若不遵循认知规律,必然会导致认知传递的逆境,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进行的教学环节会被搁置,假设教师计划进行的图片猜词游戏是建立在学生完成认知单词这一基础上的。但由于前一环节教师急于求成,错误判断学生的认知能力,那么即使想使用图片猜词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也只会带来失败的结果,游戏环节根本无法进行。
对于句型的讲解,有的采用打拍子的方法,使平实的句子变得有节奏感,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则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还有的采用编排动作的方式,这些都是认知信息的附带产品,但却产生了很大的效用。句型是一节课的核心,因而每堂课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下课时掌握最基本的句型,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需要靠游戏,此类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比如从简单到复杂,从组间操练到个人操练,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也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不断加分,会满足学生的自信感,自然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在学习内容上。这样一种形式会使师生之间认知信息的传递更加顺畅。
2、师生间人际关系的情感交流回路
中职校师生间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班主任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这样五层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仅限于课堂教学时间,一星期2小时40分钟,所以没有一个学期的积累,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很难形成默契的,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上课的每一分钟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喜欢你,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上你的课的快乐。课间的十分钟也要充分利用,回答学生在课堂上不明白的知识点,主动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并给予一定的英语课后学习意见,要让每个学生在心里都能认识到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中职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些学生为了在课堂中能更有效地学习知识,会跟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讨论,但也有些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在班上也找不到可以讨论的伴,教师需要细心观察,针对这种学生教师要帮助其找到学习上的伙伴,学语言需要有同伴,需要在同伴面前锻炼自己说外语的勇气。在一个集体中学习,每个学生需要有合作意识。学生之间融洽并且合作的关系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活跃课堂的气氛。
中职校中教授中专班级的教师大多采用类似的授课方式,如单词匹配、选词填空等,上课间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按照课本的内容精心策划的,虽说环节都一样,但有些教师也不乏创新。所以每隔一周教师们都会在周五下午召开教研组会议,专门讨论教学问题,大家集思广益,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各抒己见。同时每学期都安排教师进行4节随堂听课任务,课后所有老师会针对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意见。这种交流方式更加公开,能帮助所有的教师改进现有的教学水平。实际上每所中职校的人员组成以及人际关系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只能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师师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师生之间认知信息的传递。
三、结语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无论从静态情感因素分析,还是动态情感因素分析都有其特殊性。课堂上的英语教学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有些孩子通过在学校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扩大了自己英文的词汇量,对英文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加,最后通过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业水平考试,拿到了升学的敲门砖。究其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教材编的好,教材的趣味性强,重点突出,情节丰富;另一方面就是教师教的好,教师善于将积极的情绪传达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乐学其中。我想这两点对于中职校专业英语的教授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晓丽.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巧妙运用[J]. 教育艺术,2011(11).
[2]胡俊杰. 情感因素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教学与管理,2008(4).
[3]李琰.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5]沈琳.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周文惠.吉林市中职英语教材实用性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宗白(1989-),女(汉族),江苏如皋人,硕士,任职于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