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张琳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
        张琳
        广元市利州区东坝幼儿园         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有效教育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有效提问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就现阶段幼儿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在提问方法上有一定的欠缺,导致提问无法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由于幼儿园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耐性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提问,本文将针对有效提问的方法进行探究,提出相关建议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有效提问;教学活动;方法
作者简介:张琳,1978.11,汉,四川广元,大学本科,广元市利州区东坝幼儿园办公室主任,擅长幼儿语言、科学与美术
        在整个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是否进行了有效提问会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此同时还会对互动的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提问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视其重要性,导致提问的效果不够理想,进而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出现了很多的阻碍。对于一些教师忽视提问重要性的现象,应当对其原因进行深度的分析,并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
1、集体教学活动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提问形式过于封闭
        对于教师的提问而言,可以分为开放性提问和封闭性提问两种,开放性提问涵盖了对知识的回顾性提问、理解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对于封闭性提问而言,主要是指一种封闭的提问形式,答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通过对多个幼儿园进行实际的调查后发现,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开展集体性教学活动时,往往更倾向于使用封闭型提问,这一现象在小、中、大三个班集中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些问题往往都十分简单,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幼儿集中过多的注意力就可以完成回答。在这样的提问方式下,就会使幼儿不愿意进行思考,可以说这一类型的提问就是无效提问。在这样的提问方法下,很容易导致幼儿不愿意进行思考,不利于幼儿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1.2提问对象以集体为主
        在幼儿园教师进行提问时,更多的往往是进行集体性的提问,对于个体性的提问机会较少,不仅如此,提问机会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在进行集体性的提问时,大多数幼儿都会进行回答,但是一部分不爱说话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就会不回答教师的提问,但是在进行个体提问时,教师仅仅关注到了个体幼儿的思维状态,从而忽视了大多数幼儿的思维和行动状态。但是在进行集体的提问时,很可能提问方式对于部分幼儿来说是有效的,但是对于部分幼儿来说属于无效提问,这就导致幼儿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偏差。如果大多数幼儿的回答与目标相符,那么就说明提问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大多数幼儿的反应与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偏离,就说明提问是无效的。由此可见如果提问对象以集体为主,那么提问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也会导致提问机会的不平等性,进而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更好的提升。
1.3问题缺乏生活性
        在进行幼儿园集体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提问的重点往往都是课堂的内容,因此导致整个提问显得十分生硬,缺乏代入感,同时由于数学学习本身具有着一定的枯燥性,就会导致幼儿们的学习效果不好,很容易出现学习不扎实、无法理解讲解内容的现象,无法对幼儿的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应当注意提问内容的生活性,如果不能够充分发挥数学的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可能会导致教学开展不顺利。

因此,应当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进行更多的关注,充分结合幼儿的内心特点,设置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对知识有一个更扎实的记忆。
1.4教师缺少引导和关注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往往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错误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思考,进而无法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但是如果教师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幼儿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思考就可以进行回答,这就导致幼儿缺少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无法对问题进行更好的理解。正是由于教师缺少对幼儿思考的引导,就导致幼儿的思考过程出现问题,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无法及时选择正确的思路来进行思考,导致幼儿的数学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提升。
2、有效提问方法的建议
2.1对幼儿进行深入的了解
        想要对幼儿进行有效提问,那么就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不能够盲目的开展,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作为基础来进行提问,由于问题是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进行思考,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不仅如此,在对幼儿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就能够很好的避免问题难度过大幼儿无法理解,或者问题难度过小无法培养幼儿思维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幼儿进行一定的思考能够给出相应的答案,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提问。
2.2根据幼儿情况分类提问
        为了保证提问过程的有效开展,就需要根据幼儿的情况来进行提问,进而避免了集体提问的情况下,对部分的关注度过低,对部分幼儿提问却忽视了大部分幼儿的状况。通过对幼儿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可以在进行提问时设置不同层次与类别的问题,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思考,从而实现对问题的合理回答,大大提高了提问的有效性。利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保证每一个幼儿都得到了独立的发展,培养出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又对每一个幼儿进行了提问,提升了提问的均匀性。
2.3引导幼儿进行思考
        教师进行提问的目的就是进行知识的传递,通过将知识的传递和教师的引导相结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有效提问。有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理解并熟练的运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教师进行引导,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就会导致整个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幼儿的信心造成打击。在进行集体教学时,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教学的进度,而是应当更多的关注幼儿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只有让幼儿经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将知识进行转化,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思考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仅会得到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得到答案之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思考还能够对幼儿的智力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通过对诱饵思考过程进行引导,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而为教师的有效提问进行保障。
结语: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更多的进行有效提问,只有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当合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问题的设置,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通过提问来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左雪,刘冬梅,冯海瑛.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及建议[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4):55-60.  
[2]初瑞瑶. 不同MPCK水平幼儿园教师数学集体活动中提问行为研究[D]. 河北:河北大学,2018.
[3]张瑞. 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活动中教师提问行为研究[D]. 河北:河北大学,2014.  
[4]赵琳,黄瑾. 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数学语言的特征与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2014(7):42-47,63.
[5]于倩颖. 绘本融入幼儿园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解析[J]. 魅力中国,2021(11):278-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