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冰 安小兰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欧阳修文集的版本书目多达数十种,其中许多已经散佚,尚存的诸本之间,体例编排、诗文数量和秩序不一, 脱文佚文、异文衍文等现象较为普遍。所以本文在梳理这些版本源流的时候,也分为不同的系统分别述论,即从全集源流和选集版本著录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欧阳修;版本;源流;选集
欧阳修文集的早期版本系统有两种,一是他晚年手定的《居士集》五十卷,二是其子欧阳发、欧阳棐于熙宁五年(1072)汇集《居士集》五十卷、《易童子问》三卷、《诗本义》十四卷、《五代史》七十四卷、《归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四六集》七卷、《集古录跋尾》十卷、《杂著述》十九卷而成的“家本”。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梳理,欧集自宋以来就有夷陵石本、庐陵本、京师旧本、绵州刻大杭本、绵本、眉州本、衢本、建本、闽本、承平时印本、宣和吉本、罗泌本、周必大本、曾鲁考异本、程宗本、郭云鹏选本、陈亮选本、茅坤选本、欧阳安世刻本、《四库全书》本、欧阳衡本、《四部丛刊》本、世界书局本、日本天理大学馆藏本、中华书局点校本等数十种之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予以说明,姑从全集源流和选集版本著录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 《欧阳文忠公集》版本概述
《欧阳文忠公集》最早的版本是其子欧阳发等编纂的家本,其后历经宋元明清四代,翻刻、补刻层出不穷,现取其较为通行的、历代翻刻及现代点校出版物多以之为底本的版本加以简要说明,以观其源流概况[ 关于《欧阳文忠公集》版本具体著录情况,可参看《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善本书目》、《藏园群书经眼录》等版本目录学著作的著录,以及今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要之,有宋周必大编纂本、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本、清欧阳衡本。
(一)宋周必大编纂本。周必大本以其编纂较早、体例详备、校勘精当,可谓是较早的众本之源,以其为祖本的欧集版本有目前最通行的《四部丛刊》本、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宋版《欧阳文忠公集》、清欧阳衡本。
周必大与孙谦益、丁朝佐、曾三异等,自绍熙二年春至庆元二年夏,共同完成了《欧阳文忠公集》的搜集、整理、编校工作。据周必大记载:“承直郎丁朝佐博览群书,尤长考证,于是遍搜旧本,傍采先贤文集,与乡贡进士曾三异等互加编校”[ (宋)欧阳修,李逸安《欧阳修全集?欧阳文忠公集跋》中华书局,2001年,第2759页。],丁朝佐、曾三异应是负责了全书的整体校勘考证和编排工作,而 “郡人孙谦益老于儒学,刻意斯文”,此本《居士集》各卷末尾均有“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的字样,所以孙谦益应是负责《居士集》的最后校勘工作。而周必大则是本书的总编纂者,正如四库馆臣说:“此书编次义例,本出必大。特意存让善,故序中不自居其名。”[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文忠集》中华书局,1965年,第1324页。]
这个版本分为《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附录内容为行状、墓志、传记等内容,共一百五十八卷。卷首为胡柯编《年谱》一卷。
周本的母本很复杂,汇集了当时的众多本子,如夷陵石本等,又每卷后都有校勘记,从校勘记中可以得知周本参校广博,其参校的的本子有:《文薮》《文海》《庆历文粹》《文纂》《熙宁时文》《京师明贤简启》《仕途必用》《缄启新范》《仕途必用》《京本英辞类稿》等。周本之精善,历代皆有称之,故早出的绵州本、吉州本等因之渐趋废弃。周本刊行后,其子周纶又得欧集家传本,而对周本重加修订。
此外,关于日本天理图书馆藏宋本《欧阳文忠公集》,据东英寿先生考证,应本于周纶修订本。此本中另有他本所未见的九十六封《书简》,其个别篇目系年也与周必大原本不同。另外,《四部丛刊》本牌记著录则为“上海涵芬楼景印元刊本”,东英寿认为《四部丛刊》本的底本是明内府本,明内府本的底本是南宋本。
(二)清欧阳衡编订本。欧阳修二十七代孙欧阳衡《欧阳文忠公全集》,编订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此本的特色在于其打破了周必大本的编排体例,篇数、卷数内容以及诗文顺序皆与之不同,同时还大规模的对欧阳修手定的《居士集》五十卷重新编排。所以,欧阳衡本是个比较独特的本子,它虽以周必大本为祖本,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新的本子了。中华书局出版的李逸安整理的《欧阳修全集》用底本即为欧阳衡本,除其校勘精湛外,更因它收录了唐顺之《荆川稗编》中《本末论》《时世论》《豳论》《鲁问》《序问》五篇文章,加上《与黄谓》《与李吉州》两篇,共补入了七篇文章。但东英寿则持有异见,认为欧本私意改《居士集》、周本原貌,在他的文章《关于欧阳衡的<欧阳文忠公全集>——中华书局<欧阳修全集>底本选择的问题点》有细致的剖析。
二、欧阳修选集版本著录考
欧阳修诗文选集情况,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等目录著录内容来看,基本上涵盖了历代的主流欧阳修诗文选集,下面笔者挑选其中较为重要的选本做简要说明,以期了解历代欧阳修诗文选编纂的概况。
(一)《欧阳先生文粹》《遗粹》。陈亮《欧阳先生文粹》是最早的欧集选本,其刊刻时间已无从考证,四库馆臣称其“可以资参考”,周本即以其为参校本。明人郭云鹏将陈本分为二十卷,依其体例,成《欧阳先生遗粹》十卷,刊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较之郭本从本集中又多选入了83篇文章。
(二)元人所编两种。虞集《虞邵庵批点文选心诀》有《虞邵庵批点欧阳修文选心诀》,其特点是选文极少,但批评精妙。据高儒《百川书志》载,元人朱右编有《新编欧阳修文集》二卷,惜未得传。
(三)明清人所编欧阳修选集。明清人所编的欧阳修选集书目众多,而多汇于《唐宋八大家文选》之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而流行于世,这显然与唐顺之、茅坤之“唐宋八大家”观念的影响有关。具体来看,明代人编欧阳修选集除了郭本《遗粹》以外,最负盛名的是茅坤《宋大家欧阳文忠公文抄》,此本初刻于明万历七年,其后在崇祯年间数次翻刻,是明清欧集选本最通行者之一。此本收录《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此外,欧集选本另有科考教材的功用,如明陆灿《欧阳修文钞》,即有“举业之筌蹄”之用,此类选本则可见欧公文章在明代的接受情况。清代欧集选本,较有特色的有孙琮《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庐陵全集》,此本以评语为重。另有刊于乾隆三年刻的《欧阳修文醇》,为四色套印,正文黑色,康熙评语黄色、乾隆评语红色、其他人评语蓝色,刊刻精湛。
参考文献:
[1]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
[2]叶德辉《书林清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洪本健《欧阳修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5年.
[4](日)东英寿,洪本健《新见欧阳修九十六篇书简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5](日)东英寿著,王振宇,李莉等译《复古与创新—欧阳修散文与古文复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6]刘德清《欧阳修纪年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7]伍玖清,周建军《两个<欧阳修全集>通行本之版本系统及其瑕瑜辨略》高校图
书馆工作,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