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园园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7
摘要:当前基于思政入课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步深入,相对于工科专业课程而言,如何在课程中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寻找最佳的融合点,是课程思政有效推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土木建筑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入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旨在获得该课程较好效果的同时,推动全专业课程的全面展开,确保思政教育延伸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富有家国情怀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教育;工程建筑;
1 深刻认识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等教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本质上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呈现,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的这一根本问题。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国家现代化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培养合格的人才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这就要求教育者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必备内容。
2 全面了解课程教学内容,善于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房屋建筑学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一般列为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对于后续深入学习专业课有着重要意义。课程主要内容有三部分:建筑设计理论部分、建筑构造部分、工业建筑设计部分。在教学目标上,旨在培养适应工程现场需要,具备建筑设计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建筑构造特点,能够识图并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在工程领域从事施工、管理、监理及相关岗位,能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人才。课程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对于培养求真务实、实践创新、廉洁自律、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富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途径。
在具体的挖掘中,首先要确立好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大国工匠等精神融入其中,结合课程章节知识点展开思政教学,强化学生的政治方向与思想引领、价值引领。
在建设设计理论部分:从建筑历史的沿革到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具体的建筑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如在讲授总平面布局时可以结合北京城布局、雄安新区总平面设计,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在建筑行业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从全局科学规划城市各个要素;从古建筑文物、红色遗迹的存留来讨论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与爱国主义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
3 丰富课程载入手段,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和形式新颖
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是优化课堂育人效果的重要方面。为此,可以从三方面进行。
(1)精心组织课程内容,结合思政育人的目标来创建教学内容模块化体系。
通过视频短片、课件、教案、图纸、模型等多种资源,融合线上渠道和线下平台,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不仅言之有物,还更加鲜活,更有吸引力。
(2)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上采用灵活、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实现从教学方案到课程设计再到课堂讲授的全面优化。在教学中可以借鉴思政教育理念,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的迁移;授课方式上注重有机融入,以典型工程实例引发思考,以富媒体形式先声夺人、以情景感受引发共鸣等形式,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3)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结合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特点,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
从各种构造的尺度识记与工艺做法训练、课后的习题解答,到集中进行的课程设计,再到各类的校外建模大赛,逐层推进,从感官识读到学用创作,增强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规律、严谨扎实、团结协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大国工匠的专注与精湛,激发其专业学习热情。
4 注重发挥教师主导,发挥长效作用
(1)明确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导向,强化教师队伍的政治引领。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从而使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得到充分保障,促使高校教师在教学育人中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课程内容特点,实现思政理念和德育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引领,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且堪当新时代大任的杰出新青年。
(2)注重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德育能力。
教师既为传道之业师,亦为立德之人师,在保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的前提下,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从教,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专业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育中,从而全面推动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3)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除了具备较好的政治素养,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了解每一门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知晓教学进度中每学时的内容和思政育人目标,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很多课程内容会在后续的课程中得到深入的讲解,如基础部分的内容,对接的就是后续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专业课;楼板部分涉及建筑结构、构造设计,屋顶对应后续的防水处理等内容。教师要结合课程定位和学生的特点,合理进行内容的讲解,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不至于讲授过多而导致学生吸收不了,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
5 课程思政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目标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
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对专业课内容方法的重新认识,梳理和挖掘,而不是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专业课程中,不能把专业课思政化,也不必刻意要求每节课都有思政的设计或者生硬切入;在实施中要注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在每一门课程的大纲中都需要设置一条育人目标,教学中遵循思政教育理念和学生成长规律,用合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达到灵活开展思政教学的效果。
(2)注重学科差异性。
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要结合授课内容因地、因材挖掘并融入育人的元素,尊重不同专业课程各自不同学科的特点,系统研究各学科专业特有的发展规律,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围绕各专业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特点的学科专业体系,全面深入把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和思维方法,探析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以主人翁的态度担负起立德树人的神圣职业。
6 结束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育人无止境,实践出真知,作为土木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发掘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富有家国情怀的工程技术人才,使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的德育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参考文献
[1]张晓清.高职课程思政探索: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234+248.
[2]王俊静.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3]王江丽.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体验式“双创”教育模式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7):245-246.
基金资助:山东协和学院2020年度校级“一流课程”《房屋建筑学》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