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培育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徐延琴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
        徐延琴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观音镇五顶坪完全小学    4426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知识理解和吸收的能力还不足够。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中需要积极培养学生进行阅读时的正确方法,这样一来才会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下培育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研究
引言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学生学习和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集中精力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并且将其更好地教授给学生。并基于当前新核心素养条件下的主要学习目标,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时,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因为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它本身的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基础知识储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会以其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而受益终生。因此,本文主要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结合新核心素养的理念来从几个方面探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过多传输理论知识,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经常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没有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多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没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与此同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经常用以讲代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缺乏锻炼机会,直接进入文章分析的教学环节,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及时的创新
        现阶段执教者在展开小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时,依旧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上缺乏创新的意识,这样不具备创新观念的教学模式通常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阅读材料中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往往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激发不了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师展开教学时通常不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阅读空间,使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去提升。在这种情形下,小学生便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了解除课本之外的知识内容,促使了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下滑,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阅读书籍的兴趣,更加谈不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培育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合理选择阅读素材,引导学生科学阅读
        对于负面且杂乱的碎片化阅读信息,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过滤它们。因为阅读不仅是狭义上的通过文字浏览来获取信息,在小学的教育阶段,阅读更是指向认识世界与获取审美体验的功能,也就是说,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他们能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逻辑思维,感受情感内涵。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用教材中的内容去取代学生感兴趣却不适合他们阅读的素材。例如,学生常常会对古代神话故事感兴趣,对其中天马行空的神奇世界兴致盎然。这时教师就可以用课本中《盘古开天辟地》与《精卫填海》这两篇课文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古代神话是旧时人们浪漫幻想的产物,学生在阅读中也能够体验到文字的排列组合带来的奇妙魅力,去跟随着故事进度来一同展开联想。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深入进行阅读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在不需要他人的监督下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养成,应当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是能够每天坚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有效养成每日一读的良好习惯;其二,在阅读的过程中思想要尽可能高度集中;其三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思考状态,确保能够有效掌握文章大意;其四,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时,应当主动积极进行查阅,确保能够有效掌握,并在课后养成及时补充资料的良好习惯;其五,应当确保阅读的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等,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加强课外知识的丰富积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各种读书文化活动,在该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且能够使阅读的质量水平得到整体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并结合情景再现法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情感体验。在语文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应当该根据该学生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采取持久性的培养战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逐步加强对文章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有效理解。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而最好的写作素材主要是源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对好词好句不断的进行丰富积累,取材于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生活,感悟人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使其自身蕴含着文学气息,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爱上阅读,主动地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从而使得自身的词汇量能够得到大大丰富,且能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结束语
        亘古至今,阅读一直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关键性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务必承担起教学责任,解决阅读教学中的矛盾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姝婷.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2020(40):61.
[2]陈艺瑜.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4):79.
[3]何燕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能力提升教学[J].课外语文,2020(03):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