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学生评价体系初探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周钦章
[导读] 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周钦章
        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先驱也迎来了再次发展的机遇,招生、就业、课程等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那么我们的职业教育是否成功呢,我们可以从对学生的评价中窥得一二,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本文中笔者通过在技工院校十几年的教学中的摸索总结,提炼出一种动态评价的思想,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相结合,以教学中的真实案例为背景分析此种思想方法的实施过程,并提出了实施的前提条件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技工院校学生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评价体系;    教学方法;    技工院校    
一、前言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此契机下,今年我校申请升级技师学院,评估前需要准备大量的文件资料,过程虽然非常的漫长,要准备的资料也非常的繁多,在这个过程中笔感触良深,不由得思考为什么要升级技师学院,凭什么升级技师学院。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不断的总结,与别人讨论这一话题,形成了初步的认识,那就是学校的发展质量如何,落实到学生层面,那就是学生教的怎么样,我们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来实现。
二、学生评价体系的内涵
        所谓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它是教育评价中历史悠久而又永恒的话题,有了学校教育就有了对学生如何评价的问题。因为学生的质量既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标准,也是提高学校教育工作水平的根本所在和关键要素。所以,构建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效地实施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的必然追求。
三、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在对我们的评价对象进行评价前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我们的评价对象,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技能以外,还要学会如何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出了社会后还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学校里要教给学生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更多能够支撑他们走得更高更远的技能,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单单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要考虑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将评价体系看成是一个系统。我们借鉴两个胜任素质模型来分析我们的评价体系。
        (1)冰山模型
        斯潘塞夫妇在1993年提出的,是对胜任素质的一种比较直观的解释,如图1所示。斯潘塞夫妇认为,胜任素质一共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性特征以及动机,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个有机的层次体系。
        
        (2)洋葱模型
        在洋葱模型中,胜任素质的构成要素与冰山模型基本类似,包括知识、技能、自我形象、态度、价值观以及个性特征和动机。
        个性特征和动机处于“洋葱”的最内层,中间层为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观,最外层的则是知识和技能。最内层和中间层的胜任素质既难以作出评价,也谁以后天习得,而最外层的知识和技能既容易作出评价,同时也容易在后天习得。
        在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中,一致认为知识和技能是最表象的,容易被观察到的,后天容易习得,而态度和价值观是比较难以培养和作出评价的,个性特征和动机是最难习得和评价的。越难习得和评价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会越深远,我们就越要重视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培养和评价的难度会非常大,所以很多学校就选择了最简单的层面,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强化,忽视了深层次的素质开发和评价。
        2.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就是要将时间的概念纳入考虑的范围,万事万物无不随着时间在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正如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体现了这一思想,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多以静态的评价为主,一锤定音,如我们每年六月份的高考,就是典型的静态评价,寒窗苦读十几年,仅看这三天的结果,有的发挥失利,有的超常发挥,还有高考时的各种意外,这种评价就显得不够公平,用我们的话说那就是“命”,如果我们的高考也能动态的考核,那很多人的命运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们的职业教育没有高考这个检验关,那我们是不是就没有检验标准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老师好幸福,没有升学率的压力,潜台词也就是没有指标考核我们职业教育的老师或者学校,我们没有评价的标准。为了给自己找到一个交代,我们不得不为自己找到一个评价体系,于是,我们对外宣传就找到方向了,“我们某某学校今年就业率达到了什么水平,我们毕业生就业薪酬达到了多少元”。这只是毕业节点的一组数据,有多少家学校会公布毕业生毕业五年后取得了什么成就,毕业十年后取得了什么成就?答案是很少,因为这个很难,没有人愿意去跟踪挖掘这些信息。
        所以,衡量一所职业学校的教育水平必须动态的去评价,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进行动态的综合评价,即使学生已经从学校毕业多年,仍能从其身上看到学校的元素,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并在这些影响下取得多大的成就。
        3.简明科学性原则
        学生评价体系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一系统时也要尽量符合简明科学的原则,不要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尽量要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描述,尊重事物发展的科学性,在这里也就是尽量考虑人性化,符合人属性,制定了简明科学的评价体系才不至于使我们跑偏,避免为评价而评价。
        4.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
        我们的评价体系尽量避免那种千篇一律的评语式的评价,没有可比性,没有可操作性,在评价过程中能够让被评价的对象很好的配合,比如,我们的考试试卷,要让学生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出题者的意图,我们还要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问题。
        拿我们目前社会上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来进行分析,读名校成为很多家长的选择,比如,深圳某某学校因为名气太大,导致报名系统瘫痪,报名人数远远超出招生数量,最终的结果就是该校成功揽取了成绩非常优秀的生源,然后该校在接下来的升学考试中什么结果大家都能想得到,所以大家都认为该学校教育水平高。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该学校是靠的什么高招提高教育水平的,不排除有名师,教学方法得当等因素,如果我们进行一下多方面比较分析,将生源因素纳入进来,他的出口是不是比入口更有优势,比如,前一百名的学生录取了五十个,毕业后前一百名的学生中你能占到多少个,超过五十的话说明教育实力确实值得肯定,如果低于五十的话是不是说明学校耽误了学生,所以,我们的评价体系要遵循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进行评价,方能体现出教育水平的高低。
        
四、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
        1.确定评价目标
        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的评价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目的是什么,比如我们的评价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某一项技能,还是为了侧面了解老师教的怎么样,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合理的成绩还是根据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推荐就业岗位还是改善教学,我们不同的目标会引导我们选择不同的评价维度,和范围。
        2.确定评价的维度和范围
        我们的评价目标确定了之后,我们就要根据目标选择合理的评价维度和范围,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检验整体的教学成果,那我们就要认清一点,我们的教学成果只有我们的最终客户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要将我们的学生就业后的薪酬、岗位、专业匹配度、晋升等维度进行考虑。
        3.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
        我们的评价维度和范围确定了之后,我就可以进行细化我们的各个评价指标,形成合理、可行、科学的评价体系。
        5.试行确定的评价指标
        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定经过反复的实践,不断地修正,因此,我们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经过试运行阶段。
        5.检验修正评价指标
        通过试运行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制定的一些指标是否可行,是否合理,有无多余的和漏掉的指标,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指标体系。
五、构建及实施学生评价体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教育的功能,尤其是深层次素质的评价。
        2、 应引导学生理性配合,充分了解评价的意义及目的,提高信息收集整理试用的效率。
        3、在制定评价体系及实施评价时尽量避开相关主体,采用第三方方式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专门委托一家咨询公司或其他教育研究机构。
        4、样本的选取一定要全面均衡分布,不同毕业年限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要涉及到。
参考文献:
[1]高级经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用书编委会编写[J].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