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建议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郭景彬
[导读] 说明文重在描述事物的特征
郭景彬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石滩中学
        摘要:说明文重在描述事物的特征、本质、原理、规律或其演变,其语言准确、形象,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树立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意识等。基于说明文的教学价值,我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说明文进行了探究,积累了本文经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说明文;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借助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说明文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实施,可以满足课标要求。由此,在在组织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带来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品析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发展。
一、立足文本,强化科学与人文教育
1.把握文本特点,培养科学精神
说明文有着较为明显的问题特征,其结构层次分明、语言逻辑严谨、且表达言简意赅,一般情况下,其会简要地向读者展现所说明对象的特征,展现说明事物所使用到的语言、方法等。在这样的文本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建立事物的准确认知,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文本特点的影响,获得探索精神的发展。所以,我在组织说明文教学的时候,会以该文体特点为基础,将理解文本内容作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品析文本的过程中,准确地认知所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以此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确和思维的缜密。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将体会说明文的写作特征,学会说明事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接着,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探索不同的问题。比如,在学生阅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提出“找出描写石拱桥特点”的语句。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细细地品味文本内容,从形式、结构等方面入手,对比分析,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而把握赵州桥是独拱,卢沟桥是联拱此特点。如此,学生在自主性的发挥下,不仅可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把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抓住特点,描写,以此实现对说明文的深入理解,同时把握说明文的阅读特质,为科学探究说明文,养成科学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2.深入文本内涵,实施人文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该学科的的特性,即语文是一种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文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的特性,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采取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进而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逐步地提升人文素养。说明文的教学亦是如此。尤其,现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教材编写人员在选取文本的时候注重文质兼美,收录了大量的极具文化内涵的文章。所以,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文本中,注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对其进行展示,借此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的过程中,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增强文化底蕴。
以《梦回繁华》为例,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根据这篇文章所说明的内容,将学生划分为了绘画组、历史组等,以此使学生在不同的小组中,有针对性地探寻文本内涵。比如,绘画组的学生需要从绘画的角度探寻这篇文章是如何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并将与绘画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在这样的阅读任务的驱使下,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投身到文字语言中,探寻有价值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发现,作者在主要从绘画角度为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创作内容,以及绘画特点等。在这些内容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在图文结合下,感受到北宋时期汴梁的繁华,以此切合到文本主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和张择端的绘画技能所折服,受到美的熏陶,实现人文发展。
二、运用教材资源,实施艺术教育
教材作为教师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依据,教师要想有效地提升说明文教学质量,其需要深入到教材之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以此为基础,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说明文相较于记叙文而言,其语言是较为晦涩的,大部分学生在枯燥的语言文字描述中,难以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无法建立深刻的理解。尤其,在读到专业术语、专用名词的时候,学生往往感到迷茫,不知道其为何意。已有研究指出,插图的使用可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和拓展,同时使读者在图文结合下,建立较为完善的心理表征,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由此,我在组织说明文教学的时候,会发挥插图资源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建立图表、线索图等,以此在串联文本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受到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等的熏陶,实现有效发展。
仍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教材中在“思考探究”此模块为我们展现了表格,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采取填表的方式,将各种桥梁的名称、桥梁的建筑时间、桥梁各自的特点等展现出来。

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直接用教材中的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从而在完善表格的过程中,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建立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在绘制表格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受到艺术性的熏陶,有利于实现艺术教育。除此之外,我还会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运用多样的形式建立思维导图,从而在自主性的发挥下,进行艺术性的创造,逐步地提升艺术水平。
三、活用助读模块,实现自主学习
新课改的实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部编版教材为了实现这一点要求,其完善了助读系统该模块,以此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要点、方向等,实现自主阅读。我在分析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助读系统的时候,发现其有了这样的变化:首先,“单元导语”“预习”这些内容为学生指出了语文阅读目标和要求,以此为学生自主阅读指出了方向。所以,我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助读系统中的指示性的语言进行阅读,以此从整体上把握文本阅读的要求,树立心理预期,借此为顺利地走进文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部编版教材在助读系统中增加了注释内容,尤其大量地增加了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的解释等内容,其可以为学生阅读文本扫除障碍,辅助其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所以,我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发挥教材注释内容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读文本,并对注释内容进行运用,以此实现自主阅读。最后,部编版教材还精心地设计了旁批此内容,其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文字语言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积极地思考,从而在边读边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此,我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鼓励学生运用批注进行自主学习。
以《蝉》为例,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立足助读系统,首先,我立足助读系统中的一段描写,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探索作者是如何对蝉的生活习性、成长规律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文本中,把握说明的要点,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接着,我则根据助读系统中的第二段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了课外读物《蝉与蚁》《蝉的歌唱》等,借此使学生在阅读中开拓视野,增强对蝉的认知。在如此发挥教材助读系统作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文本的主动权,其还在把握文本内容的过程中,积累了说明文阅读经验,为有效地自主阅读说明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动继续发展
新课改的实施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多样的手段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可以收,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以上所提及的内容,在说明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参与中,尽管学生可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受到人文性、科学性等下熏陶,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但是,单纯地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则会抑制这种发展的实现。针对该情况,我在组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立足此文体的特点,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进行课外阅读,进而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开拓视野,实现继续发展。以进近期组织的“说明文课外交流”活动为例,在课后我引导学生从课内或课外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说明文进行阅读。如此选择和阅读的实现是以小组活动为基础的。在小组中,学生需要对自己所选择的说明文进行说明,指出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等,以此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既能实现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又能增强对说明文的认知。为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我还为每一个小组选出了小组长,并要求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特点,划分不同的任务,如组织阅读、记录讨论情况等,以此在责任到人的情况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课后阅读和讨论的机会,进而最大限度地接触阅读对象,并在阅读、倾听、记录、表达等一系列活动体验中感受到说明文阅读的乐趣,进而自主地投身到说明文阅读中,提高说明文阅读质量。在学生合作阅读之后,记录员需要按照本组成员的阅读情况,向我提交一份“小组说明文课外阅读记录表”,以此使我能通过学生阅读的篇目、文章主要内容、喜欢的理由或不喜欢的理由等,把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而调整之后的课外阅读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
总之,在组织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说明文的特点,以多样化的手段,如把握文本特点、深入文本内涵、运用插图资源等,实施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同时利用教材助读系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以此使学生在多样活动体验中,既能理解所阅读的文本内容,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又能积累自主阅读经验,多样化地阅读说明文,提高说明文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毛金荣.例谈初中语文说明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18(01):44-45.
[2]刘琳.初中说明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3]王雪娟.语文味教学法在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兼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语文味常式与变式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5(26):27-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