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核心素养下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付丽娜
[导读] “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使命。
        付丽娜
        辽宁省大连长兴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使命。新时期核心素养下思政教育如何融入语文课程成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照新课标,结合教学实践,对标核心素养,探讨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政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程;思政教育;实施策略
        中职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核心素养目标,增强文化自信,是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对如何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下语文课程思政,强化语文育人功能,给了更明确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然而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中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视其思想政治道德的培养,这导致中职生的人文政治修养相对较低。鉴于此种形势,思政教育亟须融入语文教学,以期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オ。
        一、当前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一些语文教师认为思政和语文老师没有关系,思政应该是政治老师的事情。这反映出教师对课程思政还不够重视,在教学观念上忽视课程思政。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只是简单的形式融合,并没有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这种貌合神离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多维发展。单一的教学手段也是阻碍两者融合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教师还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学生的思维拓展,无法达到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效果。
        二、新时期核心素养下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课改后,中职语文教材采用专题教学,各专题选材注重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注重用亲情、爱情的文学作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丰富科学知识,感受科学之美;保护生态环境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爱国爱家,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建立批判思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人性教育的优秀素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无论是《采薇》中那位吟叹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边疆战士,还是《无衣》中那些歌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爱国军人,都带给我们强烈的舍弃自我,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我的母亲》通过分享自己与母亲的故事,感悟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学会感恩,养成勤俭朴实、宽厚善良、坚韧刚强的品质,鼓励他们做明理、孝顺的一代。这与思政教育中的人生观教育是相吻合的。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柔情与忧伤,又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体会到爱情的美好与苦涩。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中表示,在学习、研究、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能都拿到今天来套用,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鲁迅的《拿来主义》不谋而合,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思政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加以辨别和区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飞向太空的航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关注时事的习惯和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这种思政教育还应该惠及到自然和动物身上。《藏羚羊跪拜》和《离太阳最近的树》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无知、自私与残忍。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克服人性的自私与残忍,激发人性的善。类似的素材还有很多,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一是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重要庆典活动写。比如结合国庆阅兵,布置观后感,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奋发有为。结合端午节,了解节日的由来,感怀先人的爱国情怀。结合建党百年,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等。二是结合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写。比如环保、疫情防控等,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向榜样学习,传递正能量。三是结合应用文来写,比如求职信、自荐信、调查报告等,这些内容非常具有针对性。学生毕业后,终将走向社会,完成一个从学生身份向社会公民身份转变的过程。调查报告的书写有利于学生去认识社会,进而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所以,让学生亲自到社会生活中去调查、去体验,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国情、社会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的教育。
        教师还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版块引领学生开展古典诗歌朗诵比赛,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朗读技巧,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的璀璨的文化成果,进而激发其内在的爱国之情。还可以通过阅读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理想抱负等,不但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情感,深化学生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还给学生以深刻的人性教育,学到做人的真谛。
        总之,要想更好的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必须立足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需求因材施教,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张凡,周宝冬.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程的策略研究.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518-523
        [3]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教育发展研究,2007
        [4]陈蔚.课程思政导向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60-61
        [5]王英霄,周宝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政教学的策略研究,2019:823-8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