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舒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要】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进入了“一读二解三说”的僵化模式,学生的学习低效且缺乏挑战性。全球盛名的教育改革家迈克尔.富兰系统建构,实践探索了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深度学习理论,就学习而言,提倡丰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高质量问题的驱动学习,用心倾听的学习,深度表达的学习和对文本深度理解的学习。要让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真正发生,需要借助深度学习的原理,运用一系列优化的策略:关照文体特征,让学习深度化;变革学习方式,让思维可视化;充实教学评价,让学习持续化,寻找到一条新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深度学习;文言文学习;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了15篇文言文,较之人教版教材,从数量上大大增加了,内容也更为丰富了。可以说,将文言文学习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样编排旨在让学会传承优秀文化,提升思维品质,塑造人格魅力,培养语言素养。面对如此众多的教学篇目,如何突破常规教学固有的枯燥低效模式——一读一读,二说解释,三谈体会,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文言文学习呢?
近十五年间,我国大量的学者都在研究“深度学习”理论。它是全球盛名的教育改革家迈克尔.富兰系统建构,实践探索的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一套学习理论。就学习本身而言,深度学习主要表现为丰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高质量问题的驱动学习,用心倾听的学习,深度表达的学习和对文本深度理解的学习。笔者借助深度学习理论,研究一系列优化策略,找到了一条新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关照文体特点,让学习深度化
语言凝练,有些古奥难懂是文言文这一文体的主要特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一般从朗读、理解、概括、积累、评鉴这几个方面入手,根据学段的不同,学生已有经验的不同,单元语文要素的不同,选择学习内容。而深度学习强调让学生自主积极、灵活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思维的成长的过程。如何在文言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度学生呢?
1.情景化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统编教材编排了从跟读到读正确到读通顺,读出停顿,再到有感情诵读,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学中要根据学段的特点确定读的目标定位。但不管是哪一阶段的朗读要求,都离不开情景化。入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富有趣味性的故事, 利用好这些有趣的故事情境是读好文言文的重要资源。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故事化的情景,多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朗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古人谈读书》朱熹的读书方法这则文言文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学习的画面,摇头晃脑地读。接着,引导学生扮演角色读,从“心不在此”“决不能记”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在表演式的朗读中领会“心到最急”的意义。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不同层次的情景化朗读,将学生的学习融入在趣味化的朗读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2.困难处思辨
小学阶段统编教材选编的文言文,都比较浅显易懂,再加上注释、词语手册等,加之小学阶段的文言文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大多大致能说文言文的意识即可,因此在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宜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重点发力,引导学生在思辨中突破难点,习得方法。
3.断代处拓展
尽管入选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文言文比较浅显易懂,但是很多内容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我们需要在学生理解断代处适时补充资料,以此建立起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
二、变革学习方式,让思维可视化
学生学习的核心是思维的发展。
深度学习尤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思维的过程,如解释、思辨、推理等复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倡导“让思维看得见”,引导学生把思维活动外显,提升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鉴能力,推助学生思维发展。思维结构图是学生将思维可视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小学阶段统编教材选编的15篇文言文都是浅显易懂、富有趣味、意义深刻的。在内容的理解上难度并不大,对小学生而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深刻意义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价值所在。
1.合作梳理
在文言文的文章内容把握,主旨探究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思维结构图,在填写结构图的过程中,学生或梳理了故事的情节,或者梳理信息把握了内容要点,将思维过程外显。通过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进一步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在与同伴的思维交流和碰撞中,不断修正、提升对文本要点的把握能力,对文章深层内涵的解读能力。
例如五上第八组课文的单元语文要素是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教学文言文《古人谈读书》时,教师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思维结构图,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不仅通过概括、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将文言文中的读书方法梳理出来了,把握了要点,同时将自己怎样梳理的思维过程交流出来了,这个交流的过程就是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了高阶思维。
2.比较阅读
小组合作完成思维结构图并展示交流的过程是思维可视化的过程,那么让学生借助于结构图进行比较发现,是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的重要策略,能帮助学生自主发现表达、领悟本文内涵。
3.趣化积累
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如何让文言文背诵积累变得轻松有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借助思维结构图,设计富有挑战的积累过程,让记忆可视化,是提高背诵效率的好方法。
三、充实教学评价,让学习持续化
深度学习强调较深层次的学习,强调较高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和反思。因此,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评价要避免单一、扁平,应该尽量丰满和立体。
1.精准化评价
文言文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的评价,同时要将及时性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及时性的评价不是随意的、漫无目的的,而是始终紧扣文言文教学的课时目标,是精准的,能准确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对照学习目标给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让学生时时关注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的自我对照和调整。
2.差异化评价
深度学习的效率有赖于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持续进行深度学习。这种激励性的评价应当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激励性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文言文学习目标的时候是分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的不同程度的学习结果给予激励性的差异化评价,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都能发展能力,获得成长。
3.综合性评价
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事情,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在一定的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一是总结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以便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发现不足。另外一个是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
这种综合性的评价不是孤立的,它是相对,是横向和纵向的结合。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跟自己上一阶段的学习比较,发现了哪些能力的提升,记录下来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同时学生群体之间进行一个纵向的比较,看看自己的文言文学习进步程度,同时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作一调整。以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度学习。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的方法就是适合他们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C[J], 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
【2】张良、杨艳辉.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比较教育研究 [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