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艺凡
保定白沟新城第一中学 河北保定 074004
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阅读又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对阅读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所以,作为一线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必须研究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提高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并详细分析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措施。旨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导言:
一般来说,阅读主要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并对读者的心智活动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在语文阅读中,有些更深层次、更具体的含义和内容,学生还是需要在老师的指点下阅读文章,这不但能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也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理解和鉴赏文章,进而提升其综合阅读能力,实现全面、个性、多样化的发展和进步。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作为母语教学,对初中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阅读作为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其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目前大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深思的问题。语文阅读能力作为平常的一种沟通交流的基本途径,其主要包含了信息接收能力以及文字处理能力。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人们通常都得通过阅读来获取自身所想要得到的信息,所以阅读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发展的一个必备技能。为了帮助初中生能够快速地融入社会发展,基于教育的角度,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育的价值。
2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2.1 趣味性原则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很贪玩,若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反感,认为阅读很枯燥,没有学习动力。所以老师要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和抑制,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自由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2 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出现老师统管一切的情况,抑制学生的发展。
2.3 整体性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当抛弃传统教学对语篇的肢解教学,虽使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知识和技巧,但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会和思想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从层次结构和内容上共同入手,最大程度地获取文章所传递的信息,逐步培养学生书面语感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教学中遵循整体原则,老师应当从整体入手,保证学生的预习理解,在课堂上从文章的背景知识入手,重点讨论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3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3.1 精心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情景
兴趣是开展学习的源头和动力,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阅读情景,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阅读文章充满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老师可在备课时设置阅读前问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老师可这样对学生设置问题:“白求恩生活的年代是?”,“白求恩为中国做过哪些贡献?”。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加阅读教学有效性,也能使学生在思索问题答案过程中认真完成文章阅读,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景可增强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参与阅读有显著作用。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程导入,可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融入阅读中,提高学习有效性。
3.2 丰富课堂阅读形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施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课堂阅读形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针对课本内容,提倡学生阅读两遍以上。第一遍速读,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第二遍是精读,重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归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课堂角色阅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内容。充分融入文章中的角色,去感知作者创作的中心意图。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还可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师生间感情,进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开展语文阅读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本的内涵,能够吸取其中的文学精神,所以初中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否则阅读就不会起到任何效果。
3.3 增设老师点评和课堂讨论环节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设老师点评和课堂讨论环节可很好地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善于运用积极性评价来鼓励和表扬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老师可对阅读较好的学生进行口头鼓励评价,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激励差生要加强阅读,争做阅读先锋。在教学中老师可制定阅读能力成长记录本,记录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展示阅读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在语文学习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情况下,可通过课堂讨论模式寻找解决策略。同时课堂讨论可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文章主旨,升华知识点,走入文章深处,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如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掌握文章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提升鉴赏和阅读技能。
3.4 拓展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教材文本作为根基,但也要超越文本,倘若只局限于教材,那么阅读教学就成为一潭死水,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对此,语文老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并合理地延伸教材,挖掘多样性课程资源。以《春夜洛城闻笛》教学为例,老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各个小组要自主搜集作者李白其他作品,同时每个小组内要相互合作,经过分析与讨论,选出本组最喜欢的李白作品以供大家鉴赏。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将喜爱的作品加以整合,编织成一本李白诗集。活动中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性高涨,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异常活跃,阅读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为此,语文老师应深刻地意识到延伸教材的重要性,也要学会如何挖掘不同的课程资源,唯有如此才可切实的深化阅读教学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可知,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成效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对于广大初中语文老师而言,他们不但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教学,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如精心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情景、丰富课堂阅读形式、增设教师点评和课堂讨论环节以及拓展课外阅读等措施,切实发挥出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阅读的技巧,使他们积极地去欣赏、品味、体验其中的情感,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2017.
[2]张秀梅.简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和方法[J].2018.
[3]石秀金.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N].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