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邹桦
[导读]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
        邹桦
        广州市黄埔区九龙第二小学  511363
        摘要: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提高阅读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的正确培养与指导,还需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参与积极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使他们踊跃参与到阅读环节中,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改善和优化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阅读技巧;兴趣
引言: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都比较薄弱,学习大多缺乏主动性。而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以及以后的发展规划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增加学生的阅读信心,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何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都是值得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阅读教学计划缺乏合理性,阅读活动过于表面化。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并没有重视整体阅读教学质量,忽视了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2、缺乏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各方面性情尚未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就在于小学阶段。小学生往往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才进行阅读学习,而不是发自内心想要阅读,对阅读缺乏真正的兴趣,导致阅读主观能动性下降,自主阅读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
        3、阅读氛围较差
        当前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知识点较多,学习任务较重,每节课程教师的时间安排都很紧凑,不仅要传授新知识,还要对旧知识进行温故知新,由此预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时间就更加缩减了,有些教师直接取消阅读环节的教学安排。阅读能力是依靠日积月累耳得到提高的,依靠课堂上短短几分钟就掌握好阅读技巧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
        1、丰富教学形式,提高阅读兴趣
        导致小学生抗拒阅读的最主要原因是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欠缺,阅读吸引力有限。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各项事物的兴趣都比较浓厚,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不断丰富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枯燥的课堂增加生气。譬如,通过采用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出类似于课文中的环境,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信息化技术把难以描述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视频、声音交叉融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多列举一些实时热点或者生活实例,使学生产生共鸣。通过上面的列举的几种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一旦建立了兴趣,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升。
        2、尊重差异,增强阅读信心
        人都是存在差异的,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注意要点。由于每个学生的资质、教育经历都是存在差异的,由此造成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语文基础功底都存在偏差。在开展自主阅读学习前,需要对学生的大概情况有所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和计划。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应加强引导,通过表扬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应该一味批评,通过鼓励的方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可以加强不同学生的阅读信心,先进者精益求精,后进者获得进步。


        3、采用课前预读,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生在教师课堂内容讲授前,对文章内容进行提前预读,有助于学生提前熟知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积累阅读量,体会到文章的生词、知识点以及文章背后的情感,方便教师后续的课堂讲解顺利进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与自主性,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由于在正式课堂讲授中,学习任务安排紧凑,真正留给阅读的时间极少,利用好课前预读的环节,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由此可见,做好课前预读工作是尤为重要的,教师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省略课前预读环节。同时,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阅读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深层次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在阅读与思考中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4、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掌握阅读技巧能够快速阅读课文信息,准确理解课文的观点,深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的思想感情。小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并不是一件易事情,需要日常阅读学习的日积月累以及教师的专业指导。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精读、泛读、浏览或略读等各种阅读方法,以此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另外,提高自主阅读能力还需要建立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与写作背景相结合,而不是盲目阅读。例如,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小学生必须把握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唯有掌握这些信息,学生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阅读。此外,每篇文章都会有重点与难点,在阅读文章前,教师可以先设置问题,大概说明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难以理解的语句,不应该困惑在某一语句,而是通过上下文加以理解,也可以跳过某个语句从全文加以分析。由此可见,小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对于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必须不断总结各种阅读技巧经验,并把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阅读才能事半功倍。
        5、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不仅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加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该定期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例如,定期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积极、主动参与阅读,还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又如,教师还可以在周末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通过家长和孩子两者共同参与,让家长零距离感受到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感受到孩子的的变化与成长,由此主动支持教师举办亲子阅读活动,使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另外,图书馆资源也是扩大学生阅读面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利用好还图书馆资源,在课堂上积极向学生列举合适的书籍材料,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进行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并且拓展学生的见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观念中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而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玉梅.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及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研究[J].课外语文,2019(36):39-40.
        [2]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周刊,2019(14).
        [3]闵昭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上)2019(02):192.
        [4]姚沁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