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因
广东省陆丰市南塘镇居住坑小学 516534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一直是我国建设整体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作为一种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将教材上的优秀文学作品,结合自身对知识文化的见解传授给学生的学科,在进行教学环节时必不可少的要与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交流。将这种情感交流融入具体教学,并在授课过程进行情感的灌输与引导释义,将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切身感悟,不断提升其在语文学科中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一个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共情能力。本文就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积极应用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具体行为措施进行研究阐述,希望能够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语文;课堂应用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化改革,更多的教育从业者与学者认识到在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于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主体地位,还要求教育从业者将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抒发与传达进行尊重。本文重点探究的情感教学,便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概念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某篇文章进行讲述,并进行情感的引申与传达,能够引起学生的共情,加深其对作者所处所思的理解与认可或不解,无论学生对于作者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或是其他人物产生什么样的看法与观点,都是情感教学一种成功的表现,至少学生已经形成了情感的表述与认知。
一、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认可与热情
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便会在不断的成长与学习中形成对万事万物的见解与感觉,而对处于学生阶段,以学习为第一要务的学生来说,对学习的看法与感觉极为重要,其影响着该位学生是否能够在求学期间将知识进行扎实掌握,是否能够取得家人与老师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成效。小学语文阶段是处于学生的基础知识铺垫阶段,如果像语文拼音、字词书写等基础都没有打好的话,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将非常吃力,甚至由于语文是学习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造成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而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将极有可能产生厌学心理,这种情况将与情感教学方法的教学初衷背道而驰。与之相反,如果在小学语文阶段,便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加以情感教育的融合应用,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其打好基础,提升成绩[1]。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自身掌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授课。对文章的讲解注重情节与用词的妥当细致,并进行情感的融入和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的情感状态的传达,不仅能够提升微观意义上学生对于该篇文章的情感认知,还能够在宏观意义上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可与热情。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环节中体验到文字的力量,语文学习的有趣,并且使学生受到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词语的释义及使用语句情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阅读一篇新文章时,快速形成属于自己对各个主人公及整篇文章传达的见解,为日后的阅读理解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学生与文字的“交流”
文字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载体与工具,通过情感教学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于书本上正确价值观的传达有了精神层次方面的理解,而非流于表面的单一识字。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一堂优秀的小学语文课将涉及到众多层面的言传身教:文章传达的主要内容、想要表达的真正意义的主旨、文章中某一个主人公或者某一件事给学生带来的启发、某一优秀段落中涵盖的修辞手法、文章中某一段落在整篇文章所起到的作用等等,在各个环节中进行情感教学的应用,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文字的魅力,加强其对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且情感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结合,更有助于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2]。
通过情感这种主观意识的引领,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大大提升,且与此同时,其与文字的“交流”还能够促进该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情感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对教材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与传授
小学语文教师正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利用其他时间进行充分备课。对下节课堂将要讲述的具体内容进行准备,并结合情感教学中的元素,对教材文章内容中蕴含的有关情感的因素进行挖掘,且对显性与学生很难发掘的隐性因素进行划分与把握[3]。显性的情感因素能够轻易的被学生觉察,而隐性的情感因素就需要教师切身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通读文章,对文章中隐含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而隐性情感因素的挖掘,给学生带来的情感波动将远远超过显性情感,其能引发学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一篇中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从小学生的语文答题角度对此句话进行赏析,回答的答案绝大多数是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答题再认真的同学还会将问题原文中更长一段落的内容进行组织后作答,但是极少有同学能够答出这其中作者对张思德同志的死的隐性情感因素,即是作者自身对为人民而服务的张思德的死的惋惜与对其烈士之举的痛心与称赞,以及作者与张思德同志一样至死都要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通过带领学生挖掘文中的隐性情感因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与主旨更深层次的感悟与认知,能够在学生的心灵中引起很大触动,且这种正向积极的文章还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适当“煽情”,激发学生情感
在进行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应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通,可以采取在影视作品中惯用的“煽情”的创作方法,当人们处于一个特定环境中时,极易产生轰动效应[4]。这种轰动效应应该也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灌输落实到教学课堂上,尤其是语文学科。在进行某一章节文章内容的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煽情”的辅助作用,再结合语文教师饱含情感的讲解与生动的授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情,使学生实现其与文章主人公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亲眼见到”主人公的遭遇、他的心情、他的思想、他的举动等等,并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使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在“煽情”分为烘托下的情感教学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认识,并在更深层次上领会整篇课文传达的主旨与情感。例如,在讲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手段的利用做到“煽情”的布置,在画面与音乐、短视频等的呈现下,让学生结合当前的所见所闻对这篇文章及逆行通读,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文章内容的意境中,在一个本该家家户户过团圆年的节日,小女孩一个人来到大街上卖火柴,冬日严寒冷酷,就同小女孩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的冷酷一般,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再与当前学生自身所处的社会及家庭环境形成对比,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情感,从而引发珍惜当前幸福生活等认知。
结论
综合文章以上内容,对于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极大作用,这种作用的成功实现不仅源于对情感教学法的应用,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情感在教学上的积极作用。从学生好奇心强、情绪化、精力充沛及可塑性较强等特质着手,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且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对学习的情感,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促进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孟祥真.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00(007):73-73.
[2]胡建海.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J].教坛聚焦,2019,000(032):P.22-22.
[3]刘林芳.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幻画报,2019,000(001):P.125-125.
[4]王建兵.品赏细节以情激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家长,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