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姗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锦绣启慧幼儿园 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教育要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去开展,生活即是教学的内容,从幼儿的生活入手是生活化课程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关注幼儿生活、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活动课程与自然联结、与社会联结以及自我联结;注重课程渗透,还原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教育走进生活;关注幼儿的需求,让教育的本质回归生活,从而构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体系,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增强知识,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幼儿园 生活化课程 实践
一、生活化课程提出的背景
《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取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联系现代化的生活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究成为了当下的讨论热点。“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还在各个教育领域都强调了在教学当中生活的价值,强调在生活里发掘教学内容,教师要关注幼儿生活、引导幼儿生活,要充分利用周围幼儿的健康生活资源的现代教学生活观得到了体现。在我国幼儿园教学开展的早期教育时,陶行知先生就已提倡“生活教育思想”,在推行的生活教育理论里提出了明确的观念“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要重视幼儿生活本身的教育,实行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在生活中来实施,又把生活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手段,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种“生活化”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契机,注意从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两个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指导,并创造条件给予幼儿生活实践的机会,不断增强幼儿的健康生活意识,帮助幼儿逐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服务水平.充分实现我的生活我做主,做生活的小主人。
二、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
1、贴近生活
教师对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进行搜集,只要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就要及时的收集和解决问题。在幼儿生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素材,只要教师走进孩子的世界,经常了解观察幼儿,观察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育需要,抓住时机,从现实生活中教学的材料,然后再经过恰当的改造以纳进教学课程,及时大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内容都可以及时的纳入到教学活动中。
[1]
例如,在春天时万物复苏,各式各样的昆虫和花朵逐渐出现,教师发现幼儿对这些事物产生了兴趣,像部分幼儿喜欢花如:迎春花、茶花、水仙花、桃花等春天常见的花,而还有相对一部分幼儿则对昆虫产生兴趣如:蟋蟀、蜻蜓、蜜蜂、蝴蝶、蚂蚱、瓢虫、蚂蚁等,教师就可以开展关于春天的教学活动,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让其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再让幼儿对昆虫或花朵进行分享,锻炼幼儿的交际能力,还可以提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生活情景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增强幼儿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走进生活
幼儿园教育要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去开展,要渗透多样的活动和日常教学日常的环节里进行,因此幼儿园的教育要先以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然后通过幼儿生活进行教育。即是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还是深入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幼儿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是充满活力的,较多部分的教育内容都没有必要端坐在教室,这些内容在生活环节上去渗透可以达到教师期望的效果,要坚持开发思维,幼儿教学活动进行生机,让幼儿从以前的活动中解放出来,让幼儿回到生活中去,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周围的事物。[2]
例如,教师在夏天带着幼儿去超市进行“认识水果”的教学活动,传统教学方式就是让幼儿进行问答式的交流“超市里看到了什么?”“超市的水果有什么样的?”相对于在超市兴致勃勃的幼儿,在此时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幼儿在超市参观时只关注了本身感兴趣的内容,并不是对本身不熟悉和不感兴趣的内容都接纳。幼儿喜欢参与式、活动式的交流和表达。要增加互相交流活动,让幼儿敢说、愿说,如幼儿很喜欢吃西瓜,在超市参观时就只观察了西瓜,向其他幼儿讲述西瓜的特点和纹理,主动与同伴分享,让幼儿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巩固学习知识。
3、回归生活
幼儿生活与成人生活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在幼儿的生活中,世界更具有灵动性、情感性。所有的东西和人一样的,有五官会讲话。所有可以看到幼儿会跟自己的娃娃或家里的宠物诉说,会因为宠物生病而悲伤。在幼儿的世界里,最需要的是同情、关爱、合作、谦让这些优良品质。幼儿需要以自身的视角去认识世界。《纲要》也明确提出了教师要成为幼儿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创设出适合幼儿的新型活动引导幼儿发展。
例如,在秋天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秋天什么成熟了”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去田地附近让幼儿进行观察,地里正在秋收,有:玉米、大豆、地瓜等农作物,幼儿被不同的农作物吸引了视线,教师让幼儿自由活动,从而进行更认真的观察,幼儿在观察过后对自身观察的农作物滔滔不绝说个不停,在通过开展一系列关于秋收的主题活动:《秋收的时间》《秋收如何安排》等活动,由于是幼儿所引发的活动,幼儿的兴趣高涨,十分投入,甚至平日里内向的幼儿也可以积极的参与其中,当幼儿全身心的沉浸在一个事物中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教师也能看到每个幼儿学习方式的独特性。[3]
总之,生活化课程的主体是让幼儿在生活回归自然还原幼儿的生活,在生活中研究、发现和学习,从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方面阐述了生活化教育,让幼儿可以在生活的实际情景当中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关爱他人,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荣焕.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究[J].幼儿100(教师版).2021(Z1):65-67.
[2]王汐钰.幼儿园生活化课程落地的思考与实践[J].平安校园.2021(02):77-79.
[3]穆融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研究和实践[J].启迪与智慧(中).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