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践尝试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康丽珊
[导读]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康丽珊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第五幼儿园   福建省 泉州市 362015
        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案例一:关注幼儿的兴趣,开展科学活动——“柚子长在了哪里”
        周二下午的科学活动我准备了“认识水果”这一主题活动。我让孩子们把从家里带来的水果布置在教室的自然角里。同时,我把孩子们收集水果的照片和资料也挂在自然角的照片墙上,准备和他们一起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然而,有好几个孩子却兴奋地对着“柚子”议论纷纷。原来他们对“柚子”这一水果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长在树上,有的认为生在土里……意见各不相同。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对“柚子”的生长环境也进行了各种猜想:有的认为它长在北方,有的认为它长在南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面对孩子们这一即时生成的热点问题,我马上调整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和计划。我拿来油画棒和绘画纸,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都画下来。不一会儿,一幅幅色彩缤纷、充满想象的作品出现在我的眼前。但是我没有马上给孩子们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后来有位家长告诉我,她家里种了几棵柚子树。于是我便带着孩子们去参观,让孩子们亲眼看到“柚子”的生长环境,以及“柚子“到底长在什么地方。
        这次活动让我深深领悟到《指南》中的科学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只有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索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幼儿,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探究,喜欢上科学活动。
        案例二:引导幼儿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神奇的网”
        “神奇的网”是由年段教研课程中“渔网”这一课程活动引发出来的,由“渔网”我想到了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网,因此,我决定带领孩子们走进“网的世界”,去探索网状物品的特点,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活动准备中,我让孩子们平时要认真观察蜘蛛织网的过程,收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网状物品,并分析这些网状物品的用途,比如窗纱、羽毛球拍、洗衣网袋和捕虫网等等。而我则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制作了蜘蛛结网的课件,以及收集一些常见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运用的视频。
        在活动过程中,我播放蜘蛛结网的课件,让孩子初步感知“网”,并组织他们互相交流自己见过的网,猜想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令我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兴致很高,都愿意主动进行讨论、交流:有对渔民捕鱼的网进行讨论的;有对乒乓球桌中间的网进行讨论的;也有对西瓜的袋子、电风扇上的安全网以及足球门的网等网状物品进行讨论的。为了探究“网”的特点,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网状物品,比较它们的异同点,比如有的网洞小,有的网洞大;有的网线是直的,有的网线是弯的……还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探索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思考下“为什么要设计各种各样的网状物品?”是为了捕虫子?美观?还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加清楚等等。在孩子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网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我准备了三组不同的操作材料,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操作材料,尝试用网状物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开始,孩子们在选择什么样的网状工具发生了分歧,但经过简短的交流后,很快就统一意见。选择“大米和面粉”的那组,由于对筛子比较陌生,一开始选择了豆浆过滤网,但很快他们发现豆浆过滤网不容易将大米和面粉分离。经过两三次物品的更换,最后他们选择了筛子,并成功分离了大米和面粉。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孩子们都很投入,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最后,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状物品的用途,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我组织他们集中观看视频,视频的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公园的跳跳床,洗衣机里的滤网,下水道的过滤网,家里用的防盗网等等。我还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们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状物品。
案例三:带领幼儿亲身感受科学活动的神奇——“有趣的舌头”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带领孩子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激发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所以我在准备时就把活动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带领孩子了解人的舌头,第二部分带领孩子探讨青蛙等动物舌头的特点和作用。
        首先,我在课堂上准备一杯盐水和一杯糖水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能分辨出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你们互相观察一下?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人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青蛙的舌头,观察青蛙是怎么吃虫子的?观察青蛙舌头的特点。孩子们能够观察出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方,舌尖位于咽部,舌头上布满了粘液,能够很快的黏住害虫,直接送入咽部吞入腹中。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其他动物舌头的图片,让他们给动物和舌头之间连线。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有趣、能干,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保护动物,还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去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实践证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活动能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能解放幼儿的大脑和双手,也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幼儿教师应遵循《指南》的精神,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应时刻去关注和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以及他们生活的细节。在幼儿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对教案进行确认和设计,这样可以为幼儿设计出不同的科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出电动玩具、摩擦起电和沉浮现象等科学活动实验,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大家互相交流教学方法,由第一位教师执教,再由其他教师进行观摩,最终形成科学活动的成熟的案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