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希学
井沟镇中心幼儿园 山东省高密市 261500
摘要:农村幼儿园虽然不像城市幼儿园那样具有先进的教学用具,以及多媒体技术资源,但是有天然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可供幼儿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富有开展幼儿学习自然科学的珍贵宝藏。能够提高幼儿学习自然科学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对于促进各种情感表达态度、认知表达能力、肢体语言等协调性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农村资源、幼儿、科学探究
引言:我国农村地区幼儿园在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生活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与其他城市地区幼儿园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实际差距,虽然农村地区幼儿园和城市地区幼儿园存在的差距较大,但是农村具有很多城市没有的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一些内容。在生活中真正寻找自然科学,在亲近自然中真正感悟到科学的神奇和魅力。
一、利用大量农村自然资源物,成立自然资源科学创意工作室,并进行农村科学技术探究
科学认识探究活动是以观察幼儿周围常见的各种自然资源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自然联系为主要认识探究对象的,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幼儿园的大自然活动室,开辟了自然资源科学创意实验室.我们希望让所有的孩子家长、幼儿都可以参与到我们的资源收集中心里来,把在农村和大自然中随手捡得的自然资源物资都集中在我们的资源收集中心室里,便于幼儿开展自然探究科学活动.
二、利用大量农村自然资源物,开辟农业种植园并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探究
幼儿园内特别设有一个适合小班幼儿自己种植的小小植物培育园地,让每个小班少年幼儿通过自己参与小小植物园的种植、观察、浇水、采摘等教育活动可以获得一些植物种植上的经验,探究这些小小植物从开始培育新的种子到从发芽幼苗到继续生长培育秧苗、开花、结果等的奇妙生长培育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特别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由于当地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其他孩子及家长都非常认为自己是春季农业种植的一个专业技术好手,要积极争取其他孩子及家长的广泛认同与理解、主动积极参与,为春季农业种植园地、农业教育园地的种植持续健康开发和土地综合利用出谋划策,在春季农业种植前,请来几位特别懂春季农业种植的教师、家长一起精心设计选定特别适合春季农业种植园地播种的春季绿色蔬菜秧苗,共十二种,有类似黄花果的向日葵、蚕豆、黄瓜等。在各班教师和家长的悉心指导带领下,孩子们自己划分好春季种植园地区域,一起积极参与农业土地上的种植、管理、观察、采摘等。
三、走进庄稼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为了能够帮助当地幼儿充分认识当地农作物正常生长中的科学知识,体验诗意的秋天,组织幼儿一起参与当地农民的丰收节,体验庄稼丰收的乐趣。寓教于乐,更好的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四、走进神奇的中国大自然,激发科学探究的乐趣
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活动中的经历,对下游河水的各种重要自然生态文化景观以及下游排水河道的自然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有了深入的具体认识以及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河水资源种类科学化的对比数据,探究收取回家中的河水时,要让每个孩子对河水、井水、自来水四个种类分别进行科学化的对比数据分析进行观察,让他们充分了解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常用这种类型的自来水。这样,就让很多班的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真的了解很多有关天然矿泉水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五、利用家庭资源开展亲子探究
家庭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湾,在一个家庭中,幼儿不仅能深刻感受得到父母伟大的爱,同时也希望能从他的父母身上学到很多的家庭知识,因此我们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开展此次亲子互动探究教育活动也就是对当前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个有力量的补充。例如从完善家庭教育资源配置出发,开展"厨房里的科学"等高科技,小孩子实验等实践活动,"我在厨房里的亲子科学实验活动"这是一项开放式的家庭亲子幼儿科学主题体验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每位家长的耐心帮助下需要快速找到三个以上的亲子科学实验发现。孩子们通过深刻动人的生活观察和自己的动手实践,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因为很多农村科学家长不是很懂得如何组织教育农村孩子,开始对于参加科学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并不感兴趣,但通过亲自组织参与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促进了家长与农村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既可以让幼儿掌握很多基础科学知识,也可以让家长受益匪浅。
结束语:
通过对保护农村自然资源的积极开发,开展幼儿自然科学技术探究教育活动,从而真正发现了保护农村自然资源这一"宝藏"的重要性,教师们不再因为自然科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足而觉得牢骚满腹,孩子们也在本次活动中亲身体验和看到自然科学技术探究的巨大乐趣。
参考文献:
[1]陈助保.开放数学教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勃生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 .
[2]陈秀莲,实施开放式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安徽教育.2002(14)
[3]闵红利.数学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2009(3).
[4]谢宏斌.关于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探索和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