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君
珠海市香洲区紫荆幼儿园 519000
摘要:幼儿阶段是儿童思想启蒙、人格形成、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启蒙教育阶段儿童可塑性最强,因此在幼儿阶段开展德育渗透尤为重要。幼儿园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影响力,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互动合作式德育渗透,通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使得幼儿受到德育熏陶,实现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进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互动合作,家庭教育,德育渗透
一、幼儿德育渗透中采用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兴趣是驱动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不竭内动力,如果在幼儿德育中采用单向灌输式活动,不仅使原本抽象的德育教育变得更加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很容易使德育教学流于形式和表面。将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德育中,通过互动情境、互动交流、互动合作的形式来增强德育渗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更容易激发起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互动中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交流与合作中,积极的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互动合作中老师和家长对幼儿拥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对幼儿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活动,同时幼儿也能够在互动合作中加深对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德育内容的理解,并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推动幼儿个人、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幼儿德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
二、基于互动合作式幼儿园的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家庭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都对幼儿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幼儿园老师要鼓励家长积极的参与到幼儿德育活动中,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中的互动合作来协助幼儿园完成幼儿的道德培养,使幼儿人格、习惯、修养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1、创设互动情境渗透德育
幼儿年龄小,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可以利用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为幼儿创设互动情境,诱导幼儿跟随家长的启发来与家长展开互动交流,将德育渗透融入家庭互动中,使幼儿积极的与家长展开互动交流,在提问回答的互动中,幼儿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例如家长想要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乐于分享的优秀品质,爸爸就拿出了幼儿最喜欢吃的樱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樱桃为切入点为幼儿创设了互动情境:今天的樱桃又大又甜,朵朵你想不想吃呀?我们按家庭成员来将樱桃分一分好不好呀?我想多吃几颗,朵朵能将你的那份分享给爸爸?朵朵虽然不情愿但是依然拿出了5颗分享给爸爸,爸爸现在手上有20颗,也将其中的一半分享给朵朵,朵朵发现手上的樱桃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这样增强了分享的积极性。
在贴近生活的互动情境中,幼儿积极的跟随家长的引导展开互动交流,家长可以水到渠成的用言传身教引导来使幼儿明白分享的意义,愿意与他人分享,从而树立起分享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道德素养。
2、在游戏中互动合作渗透德育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家长可以将德育渗透融入互动游戏中,引导幼儿与家长进行互动合作。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完成德育渗透,懂得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逐渐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爱清洁、讲卫生、知感恩等的良好习惯。家长可以在家庭德育渗透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喜好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家长也在游戏中扮演角色,然后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将德育内容渗透进亲子游戏中,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理解游戏中角色任务,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了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比如在“妈妈的一天”角色扮演游戏中,家长引导幼儿模仿生活中忙碌的妈妈,而家长则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幼儿,使幼儿在游戏中亲自体验妈妈忙碌的一天。在游戏中学会换位思考,深刻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和对深沉的母爱,使幼儿通过分角色扮演游戏学会了尊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体贴妈妈,使幼儿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关爱他人、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2]
3、在亲子互动中渗透文明礼仪
在家庭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非常重要的德育内容,家长可以在亲子互动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使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交流中理解并掌握文明礼仪知识,得到道德素养的提高。比如在就餐时,孩子吃饭过程中挑食、将喜欢吃的菜独享的行为,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来进行引导和纠正,使幼儿掌握用餐礼仪。“青椒那么好看,为什么你不喜欢它?”“青椒和肉是一对好搭档,你只吃肉不出青椒,青椒很伤心,怎么办?”“你愿意和你的好朋友分开吗?”“这盘菜爸爸也喜欢吃,我现在要端走自己吃掉它,你觉得好不好?”用问答的形式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在与家长的互动问答中,家长将就餐礼仪的渗透给幼儿,使幼儿发现遵守就餐礼仪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进而模仿家长的行为,将文明礼仪运用起来,这样提高了幼儿的道德素养。[3]
总结:
幼儿德育培养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园共同协作来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幼儿在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中获得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生活习惯,使家庭教育发挥出良好的德育效果,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红芹.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对幼儿德育可持续的促进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025).
[2]赵海霞. 乡村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 2020(16).
[3]黄晶.协商对话——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新理念[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