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择理财产品 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娄玲燕
[导读]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
        娄玲燕
        新昌县育英小学  浙江 绍兴 312500
        【摘要】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头结余的资金越来越多,为了不使自己的资金贬值,人们就想办法去理财。很多人把购买理财产品作为一种理财方式,而理财产品的购买需要用到“利息”等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努力挖掘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新材料,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的同时,明确生活在新时代应具备的责任与品质。

【关键词】选择  理财产品    数学   贴近   生活

案例
        有一天,读六年级的小明放学回家,妈妈对小明说:“小明,工商银行里推出几种理财产品,低风险,妈妈有十万钱,可闲置一年左右,去买理财产品,你帮妈妈算算看,购买下面哪一种理财产品合适。”
        

       
        小明根据妈妈的要求,选择了第3号理财产品,因为第3号产品利息最高,时间一年多点。同时,小明还根据公式帮妈妈算出利息。利息=本金×年利率(年化益)×时间=100000×4.30%×(372÷365)=4443.33元,这里,年化益就是年利率,以前学过定期存款是一年期或几年定期,而现在是372天,需要把时间改成372÷365。
        数学源于生活且根植于生活。现代社会,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努力挖掘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新问题。学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体情景中体验,在生活化的能力训练中探索,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拓展延伸,在生活化应用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生活化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符合现代家庭孩子脱离生活实际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增强数学的时代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做简单的阐述。
        一、摄取生活素材创设情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淡化抽象的算理复述,强化直接生活经验,领悟数学,在教学中多摄取生活素材。
        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数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确有好处,感到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
        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精心组织的数学交流活动,化进实际中,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了“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开展了“学做售货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3. 合理重组教材,让教学内容进入学生生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遵循这一理念,我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改组教材,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如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对书本上的例题进行了改组,如:星期天,晶晶和妈妈去华信超市购物,看中了一个单价32元的玩具,一件单价68元衣服,开好发票后到收银台付款,妈妈带了340元钱。她会怎么付钱?还剩多少钱?这里,教师把枯燥的数字以“生命”,使学生跃跃欲试,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
        三、添加即时数学信息,使数学更具有时代感。
        学习数学的价值之在于运用数学,小学教材中已编入许多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数学的实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的“填写现金收支单据”,六年级的“利息”“保险费”“税收”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购买理财产品时算利息,人口普查与统计知识有密切地联系,怎样进行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意义是什么?是切合实际的一个教学内容。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能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情况,适当添加一些新的数学信息。?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而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参考文献
   [1]陈振国.回归生活原型  给予生长指点[J]小学数学教师.2020.2
   [2]孙红梅.创设真实问题情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J]中小学数学2020.7-8
   [3]王健伟.牵手疫情数据,我们学到了什么[J]中小学数学2020.9
   [4]刘晓华.联系生活教数学[J]小学数学.2020.4
   [5]袁希梓.在有效情景体验中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数学教师.2020.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