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激趣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朱秀珍
[导读]
        朱秀珍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黄花中心完小 332700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育变革进程中,小学数学老师为了强化学生的心素养、培育学生的数感,就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数字地球”,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现代化”,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   
关键词:动之以情 激之有趣 晓之以理 愉之有戏
一、动之以情。
        “数学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以新课标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为例,在教学“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车、人、树等数量各是多少?又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让学生观察生活用品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分类时,让学生到超市、文具店、服装店等地方观察商品的摆设情况,然后让学生将观察情况带回课堂,与同学交流,他们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课堂能不充实、不活跃吗?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回到课堂,又能够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事物抽象为数学知识。这样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我在进行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时也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就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与圆柱表面有关的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上来,结果学生除了带来诸如水桶的油漆面积、制作铝锅的铝皮大小等相关问题有的还把怎么制作罐头盒子的问题也带过来了,面对这种好象比较费事的问题,我并没有放弃,而是找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用纸板制作罐头盒子,形象具体地让学生了解圆柱的各个面,加深了圆柱表面积的概念,并认识到实际应用的数据与理想数据的误差。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人现实生活中,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地为数学学习服务,为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激之有趣 。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激趣教学?“兴趣是学生***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故事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 我谈一下自己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很容易算错这样的一道题:12×3÷12×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12×3÷12×3=36÷36=1。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12×3÷12×3=36÷12×3=3×3=9。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接着开始讲授,教学效果很好。

为此,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课外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索、思考,师生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积极共同创造竞争、协作、友好、宽松的课外环境,学生在课外环境中学习。因而,我感受认真做好引导和启发的重要性。有时在教学中例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组织学生举办数学知识竞赛,开展数学游戏、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对数学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三、愉之有趣。
        课堂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索、思考,师生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积极共同创造竞争、协作、友好、宽松的课堂环境,学生在课堂环境中高效学习,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引导和启发。例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组织学生举办数学知识竞赛,开展数学游戏、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对数学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小学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认识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法则等。小学生喜欢新奇好玩的事物,数学枯燥无味,课堂平淡乏味,导致小学生提不起兴趣,思想不集中,数学成绩下降,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参与游戏人员的全覆盖,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来。小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可能在人多的情况下会忽视了性格内向或者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所以,任课教师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当中。如果有一些学生未能参与其中,会产生消极反应,使其他学生消极怠慢,或者有一些学生积极参加,而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参加,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和长期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差异。所以,照顾到每个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该学生的成长,更多的是为了班里所有学生的共同成长。例如,在“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上,教师自己扮演一个不动的建筑物,使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站在各个方位描述教师的位置,这样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了游戏当中。小学生经常被高斯巧算加减法的故事、康托尔无穷知识的故事所吸引,他们感兴趣的是故事情节发展本身,而没想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道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很好的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探索未知的执着思想,那么就可以吸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互助交流与不断实践。例如:学习“分数”相关知识,教师引入“狐狸妈妈分蛋糕”的故事,将饼分成1/4、2/8、3/12、4/16,分母为分的分数,分子为每只小狐狸得的分数,请问4个孩子分到的是不是一样多的?在故事的激发下,学生们交头接耳,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有的质疑,于是,在故事背景下,学生们结合相关知识展开了研究,动手画图,或者剪纸,摆小棒,之后发现,其实这些分数是一样大的。由此获得了新的知识体验。借助故事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数学知识与道理,并强化数学意识、数学方法与数学素养。另外,猜想游戏,强化思考能力也是不错的游戏。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落实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数学素养基于人的培养目标和数学本身的特征相结合,教师拥有怎样的数学观决定了教师培养出的学生拥有怎样的数学素养,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们需要反思传统教学策略,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学生参与度低。而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是让学生最终能够学习数学,喜欢数学,创造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权力归还,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做到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发现规律、掌握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理判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帅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4):17-18。
[2]蒋兆霞 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
[3]梁欢 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8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