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幼儿迈向成功的奠基石——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庄婷
[导读]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
        庄婷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  213000
        摘要: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但据调查发现,在幼儿园,甚至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所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所重视,而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就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1、家庭助力2、学校助力3、家园合作,进行了阐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让幼儿由“我能行?”的思想转变为充满自信的“我能行!”,充分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信心十足地迈向每一次成功!
        关键字:自信心 培养 幼儿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 (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但据调查发现,在幼儿园,甚至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聪明、很差”“不如别的幼儿”;有一些幼儿在集体场合胆怯,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一些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不愿尝试,总是以“我不会、我不敢”等来表现,显得很自卑。所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所重视,而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首先就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来讲一讲我的看法。
一、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的过度保护。
        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模式也都是221的模式,致使幼儿一出生便处于家庭中心位置。家里人对幼儿的关爱无微。甚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到幼儿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幼儿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幼儿会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时间也很长,可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但是家长在旁边看着很急,怕饭凉掉、怕幼儿吃不饱,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却造成上幼儿园之后,吃饭能力不如其他幼儿,造成不自信。又如穿衣服,家长常常会因为幼儿穿的慢,而马上去帮助幼儿穿衣,致使来到幼儿园后,自理能力不强,没有其他幼儿穿的快,产生自卑感。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幼儿学习一种技能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父母频繁的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少。
        过渡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父母有时不让幼儿出去玩,可幼儿偏不听话时,父母就会说:“外面有×××,你会遇到危险的……”,这招很管用,幼儿大多会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幼儿的自信心也正是这样被吓掉的。
        2、家长的过多批评。
        许多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幼儿与其他的幼儿进行比较,不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幼儿“高标准、严要求”,而幼儿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幼儿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对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时候,幼儿怎么会有自信呢?许多父母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别的幼儿能行的,我的幼儿不一定行”,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幼儿,其实也是在为难幼儿。这样做,势必自讨苦吃,也会毁掉幼儿的自信心。


二、个体发展水平
        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这样在幼儿之间就存在着个别差异。幼儿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时得到弥补,从而导致自信心的不足。
        恬恬是一个内向、安静,还有些害羞的女孩。平时在教室里,话不是很多,一般都是老师问什么,她才会答什么,有时甚至会一堂教学活动一句话都不说。和小朋友一起时,话也不会很多,小班刚刚进来时,早晨和老师打招呼都很是害羞、不自信。这和其家庭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三、成人采取态度
        由于幼儿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从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坏,因而受到成人的责备、禁止,以至于他们不敢做、不想做、更不会做,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
        比如,幼儿自家主动地帮助家长扫地、拖地,家长总会嫌幼儿扫得不干净、拖得不干净,而嫌幼儿帮倒忙。吃饭时,幼儿主动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拿碗、拿筷子,家长怕幼儿摔了,禁止幼儿拿。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产生消极情绪。
        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家庭助力
        1、家长应多培养幼儿参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基本能力,如“吃饭”、“穿衣”、“洗手”、“刷牙”等,都可以让幼儿自己完成,并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如幼儿能够顺利完成,家长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家长可以多创造、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如,幼儿参加亲友聚会时,可以鼓励幼儿表演一个小节目,不仅可以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让幼儿更加的大方。
        3、家长在评价幼儿时,应以纵向比较为主。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或失败是必然的,每个幼儿的成长速度也不同。因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对幼儿的要求不能过高,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要多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不要只关注活动的结果;要多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不要只关心结果的好坏。
        特别是当幼儿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对他们所作出的努力,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幼儿感到自己可以通过再努力取得成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与此相应,成人在评价幼儿时,要立足于幼儿自身、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作出的努力与进步,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不要将他与别的幼儿作横向比较,更不宜以许多幼儿的长处与某个幼儿的短处相比。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发展优势,成人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我也行”、“我也可爱”的观念,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努力追求进步。
        二、学校助力
        《幼儿园纲要》中提出:要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集体活动是锻炼幼儿的最好时机,让每个幼儿在全园或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可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发挥天赋和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挥”。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人人拥有自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颁发,2001。
        2、《找回孩子学习的自信》,樊有美,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