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琼清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中心幼儿园 广东省 东莞市 523170
摘要: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作为各环节衔接的纽带,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但在实际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过渡环节的关注度较低,不了解其教育价值,这是非常不好的。为了提高过渡环节的教育成效,为幼儿带来更好的园内体验,幼儿教师应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科学开展过渡环节,利用过渡环节有机衔接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过渡;幼儿园;实践策略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优化的必要性
过渡环节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幼儿生活的必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的各种适应性需要,还能满足幼儿对自身身心活动节奏更替的需求。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要想保障幼儿的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合理利用过渡环节的培养机会与幼儿打成一片,形成亲密和谐的师幼关系,达到教育的长期目标。同时,过渡环节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给教师展现育人能力提供了较多的机会,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问题应对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个人素质。此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在过渡环节中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消除消极等待等不良现象,要求幼儿教师重新审视、深入分析过渡环节的教育着力点,准确把握过渡时机,有效开展过渡环节,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切实提升过渡环节的质量。最后,通过对幼儿园的实际,愉悦地过渡环节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采纳,充分自主与快乐的过渡氛围可以很好地引导幼儿的情绪发展,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发现教育契机,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现状分析
2.1缺乏计划性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安排的过于笼统,对于幼儿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大部分过渡环节涉及较少。对于时间表中提到的过渡环节,如果教师依照时间表去组织开展过渡环节容易产生时间过度漫长、催促幼儿的现象;对于时间表中未提到过渡环节,幼儿的行为表现就会变得盲目、没有目的性,而教师此时也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处理,从而导致整个过渡环节缺乏计划性。
2.2过渡环节形式与内容单一
一日生活体现了幼儿在幼儿园中一天的全部精力,是幼儿充实生命、展现生命活力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在环境自我更新中主体参与、体验、创造的过程。但是在实际过渡环节中,很多幼儿教师缺乏基本的预知意识,预知方式单一,多为口头预知,比如,带领幼儿回室内时教师会一边摇铃一边说:“走啦走啦,短距离向前看齐,我们要回去啦!”其语气比较生硬,且多为命令句式,具有一定的紧迫性、急促性,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幼儿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此外,幼儿教师在过渡环节中的组织形式多为集体形式,对幼儿单一个体的掌握程度较低,整体组织较为松散,在强调过渡速度的同时弱化了过渡质量。
2.3幼儿自理能力较弱
过渡环节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取代的流程,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现在的幼儿多为家里的小宝贝,从生下来就处于被家长包办的状态,在家里动手的机会少之又少,造成幼儿本身的动手能力较弱,如果幼儿教师再不注重培养、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一味为了追求所谓的过渡速度和自己的工作完成度而把一切都替幼儿包办好,将会造成幼儿无事可做、教师手忙脚乱甚至无法顾及幼儿的情况
2.4 过渡环节效果不明显
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过渡环节的质量,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将会让过渡环节的质量更加显著。尽管在以往的过渡环节中教师也会刻意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但这种互动多为单向的、命令式的,幼儿反馈的机会和内容较少,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整个互动过程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体现其中的育人功能。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优化策略
3.1营造适宜的过渡氛围
幼儿时期的安全感、归属感、对爱的需要、他人的关注是幼儿重要心理需求,也是一种精神需要。进入幼儿园这个全新且陌生的环境当中,幼儿很有可能会产生空虚、恐惧、怕生等情绪,如果此时教师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关爱、鼓励、安全等正面的情绪,幼儿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纳并融入这个环境,逐渐认同自己所在的班级及其文化,产生归属感。因此在过渡环节中,幼儿教师应为幼儿营造适宜的过渡氛围,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被关注、被关爱的,进而产生稳定的积极情绪。与此同时,这种积极的真实环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由此主动接近幼儿,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3.2有机结合过渡环节与幼儿教育
过渡环节也是教育幼儿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过程引导幼儿自我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深入幼儿群体,与幼儿展开“合作”,构建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将过渡环节转化为师幼互动与幼幼互动的桥梁。使幼儿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不仅是这阶段的教育目标,也是幼儿今后学习生活的必备素质,鉴于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应适当引导和帮助幼儿。以打扫卫生举例,即使班级中设有值日表,但很多幼儿并不具备打扫卫生的意识和能力,那么教师就可以一步步引导幼儿,先为幼儿准备小扫把、小抹布、小拖把,然后教会幼儿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帮助教师干一些简单的活,或者帮助其他小伙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清洁、整理。教师必须要给提供幼儿动手锻炼的机会,在锻炼幼儿肢体协调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并及时表扬鼓励幼儿,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幼儿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3.3加强过渡环节的预设
教师应提前两到三分钟向幼儿发出过渡环节的预知,给幼儿充分的反应时间和准备时间,避免由于过度仓促产生幼儿手忙脚乱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应确保预知方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多选用幼儿熟悉的方式,幼儿觉得有意思了自然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幼儿教师还应意识到,不同的过渡环节具有与之相对应的预知方式需求[3]。比如,午睡后,幼儿教师需要把幼儿从梳洗活动带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了提高过渡环节的自然感,教师可以播放幼儿喜欢的歌曲《走路》,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慢慢引导幼儿,让幼儿一边哼唱歌曲一边模仿小动物走路,一扭一扭的回到座位上去。
3.4丰富过渡环节的形式与内容
在以往的过渡环节中,大多幼儿教师习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过渡,一起吃饭、一起如厕、一起饮水,等等,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在优化后,教师应适当丰富过渡环节的形式,依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与活动特质,结合实际过渡活动,灵活运用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组织展开过渡环节,比如在室外活动中,如果距离较近,教师可以先让准备好的幼儿“先带一部分幼儿,巡查场地”;在开展游戏活动时,一个轮一个的集体形式可能会造成幼儿消极等待的情绪,那么教师就可以将游戏活动与喝水时间相结合,让短时间内不需要参与游戏的幼儿喝水,耐心等待其他幼儿参加游戏活动。同时,教师还应适当丰富过渡环节的内容,避免简单内容占据过多的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过渡环节对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生活都至关重要,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该重视过渡环节的组织开展,认真分析过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优化后的策略带领幼儿更好的过渡幼儿园生活,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幼儿园环境,引导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形成积极、阳光、乐观的性格,保障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口萍. 消极等待不再有,一日生活乐开怀——浅论农村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优化设计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19(23):2-3.
[2]王春美.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的新探索——以中班午睡后过渡环节为例[J]. 中国教师,2019(09):89-91.
[3]郑燕美.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利用研究——以餐前餐后过渡环节为切入点[J]. 河南教育(幼教),2020(1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