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 邮编:325000
【摘要】初中是启蒙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对于教师来说,要想达到这些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以此确保教学课堂的高效性。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以及调查法发现了当下数学教学在教学评这一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最终目的在于更好的推进数学的教学评一致性,确保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存在问题,实践探索
【正文】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也随着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下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答疑解惑,更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然而就目前情况来说,许多教师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环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缺乏认知,过度自信,认为自己讲了学生就学了,学生学了就会了,在教学以及备课过程中把自己的学生设想成“天才”,最终使得很多学生掉队。所以,教师只有加大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真正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才能有一个更高效的课堂,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当下初中课堂在教学评一致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模糊,对课标理解不透彻
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下,不停的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目标的重要性。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等同于达到了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关注度不高,而这样一味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最终有怎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三维的目标,一是以学科知识为目标,二是以学生的数学技能为目标,三是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有很多教师更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目标的完成,并且将教学目标设置为讲解基础知识,缺乏对学生技能性的训练,最终使得教学过程程序化、单一化。
1.2教学方式模式化,缺乏灵活性
新课改提出了要创新教学方法,这本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学校却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极力的创新教学模式,并且估计教师将教学模式进行炮制,如果有一种教学模式被领导看好,就会大范围推广,最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反而最后适得其反。一是教学方式模式化忽略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每个地方、每个学校、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而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忽略这一点,最终遏制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如果他们适应了一种教学方式,那么就很难再去寻找其他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很多教师失去了创新性,变得懒惰,这种状态又怎能承担教书育人的大任呢?
1.3尴尬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本应该是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教师的改革,最终保障课堂的高效性。然而现在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分过于谨慎小心,也不能够提出很好的建议对策,缺乏指导性。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迫于无奈,教师也只能够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可避免的忽略了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同样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认为学习不好的孩子就是坏孩子,这样不仅会有失公平,也会伤害到很多学生的自尊心,最终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形式过于单一,对学习不好的往往就是鼓励,对成绩好的就是发奖状,这样的评价方式根本无法激起初中生的兴趣。
二、对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
2.1明确教学目标,灵活课堂导入
数学作为一门基本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就一定要以这个目标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然而,初中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有一些内容相对深奥且复杂,当学生遇到一些困难的问题时,就难免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课堂导入,将那些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于实际生活的结合,多分析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那些抽象的、难以想象的东西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显示给学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举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例如,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抽签,第一个抽签中奖的概率和最后一个同学抽签中奖的概率是否一样,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先自己思考几分钟,最后教师再给学生们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就能明白这背后的道理。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九年制下册第三章投影与三视图时,这些内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难以想象出来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相关的三维模型,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
2.2加强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人”的身份,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多设置一些问题开让学生回答,也可以采用有奖回答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这种方式教学的话,教师一定要注意维持课堂秩序,不能给学生滥竽充数的机会,做到活泼中不失严谨,这样才是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数据与统计图表的时候,这一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统计图表,并且能够看懂各类统计图表,因此,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们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统计图表?二是统计图表分为哪几类?三是在生活中见过哪几类统计图表?四是如何分析几类图标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并且在上课的时候向学生们提问,这样,在提出这些问题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也已经说完了。通过这种方式来教学,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开展教学评价,点明学习问题
正如王安石所说:“不以不善而废其善”,教学评价亦是如此,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只有实事求是,全面分析,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意义。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成绩的高低,也应该看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应该做到客观且有力,争取给出合适的有效的建议,这样才能帮助教师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该具体的给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迷茫,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状态,更好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奖励方式也应该做到新颖,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除了奖状之外,教师给的奖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放假的时候奖励学生们少写一点作业,或者在假期奖励那些优秀的学生一起去某个地方旅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总的来说,要想真正做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一致性,就要首先发现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学互动,开展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真正的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评一致性,最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海亮. 初中数学教学一致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20.
[2]杜文琪.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