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王坤
[导读]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
        王坤
        清远市第三中学   广东省 清远市   511510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事业改革成为了各阶段教学关注的焦点,因为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且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学知识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所以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教学改革制度,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而有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只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合理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操作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在实际课程学习过程中若要保证学生能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就需要学生具备相应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关注度,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引导计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实验操作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那么本文就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进行总结。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工作的总结可以了解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应用“应试”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正确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影响到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应用讲解实验的教学方式代替学生实际操作,其目的首先是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其次就是为了降低学生实验过程中对仪器造成损坏。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并结合实际情况去设计实验教学工作,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到实验中,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1]。
        (二)实验教学过于程序化
        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会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但是在引导过程中却一味地限制学生操作,只有进行到某一步骤时才会让学生接触器材。并且实验步骤的设计也缺乏新意,教师所讲解的实验以及步骤,在教材中一目了然,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的课程认知,长此以往持续下去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课程教学工作稳定开展。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教学引导计划,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并利用现代化的实验来激励学生,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生操作能力提升策略
        (一)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中物理教师如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起来,并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直线上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时,就可以应用科学正确讲解与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实验步骤,进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就拿《牛顿第三定律》这一章节教学来说,教师若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引导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定律的形成过程。

学生在实验时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去引导学生,比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两根弹簧秤拉在一起,发现其指数出现了不想等的情况,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出现了问题?”随后让学生对器材进行检查排除器材存在问题的可能性。通过进一步检查可以了解到,部分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对拉方式存在问题,还有学生是因为弹簧秤没有调零所致,让学生自行检查的目的主要就是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能够自行去处理问题,进而为后续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在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引导学生。在以往教学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针对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这就导致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十分有限,并且学生操作能力提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组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2]。例如,教师进行到《练习使用多用电表》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用电表,同时还要在教学引导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进行其他操作,并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多用电表除了我们所学的操作方式,还有哪些情况下能够应用到多用电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用电表进行哪些测量操作?”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探索知识点。
        (三)通过提问方式来激励学生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难度较大的实验学习内容就会出现失误,并且学生在多次经历失误后就会对课程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实验学习[3]。例如教师进行到《超重和失重》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大部分学生对超重的理解是物体重力增加,而失重则是物体重力减少,若是学生按照这样的理解进行课程学习,就会出现大量问题,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正确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个矿泉水瓶装满水,并在其侧面扎一个小孔,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瓶子会出现什么变化?”此时学生就会回答“水从瓶子中流了出来”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如果让瓶子自由落体那么水在这一过程中会不会继续从瓶子中流出来?”此时学生的回答就会出现争议,部分学生说还会流,部分学生说不会流。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慢动作录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答案,通过慢动作回放学生发现没有水流出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失重的概念引进到课堂。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超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矿泉水瓶自行设计不同的实验,随后在学生们的实验中选择出与超重理念相同的实验并让该学生进行介绍。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融入到实验中,并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进而加深所学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了解到,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深化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教学引导计划,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与学生性格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合理性,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所学知识。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起来,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使学生能够独自完成实验操作,进而为学生未来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立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4):599-599.
[2]张学鲲.漫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5):104-105.
[3]赵俊辉.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策略[J].好日子,2019,(2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