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梁小华
[导读] 数学有着很强的严谨性以及逻辑性
        梁小华
        广东省雷州市第四中学  广东省 雷州市  524200
        摘要:数学有着很强的严谨性以及逻辑性,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论的传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提高他们善于发展、探究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作者围绕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且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动提问;问题;措施
        在初中时期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也是他们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关键阶段,面临繁重且复杂的学习任务,他们都觉得压力特别大,导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跟不上老师的脚步,降低了学习效率,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出现厌烦的情绪。所以,在实际的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完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带领学生积极的加入到教学中,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一、学生不主动提问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浪潮中,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跟过去的教学质量相比有一定的进步,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但是,在新课改正式实行之前,较长的时间里都是机械式的教学,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就回答,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动力,缺乏提出问题的机会。因为这样传统的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就算主动提出问题了,也很难表明自己的意思,还有的时候讲了半天也没有说出自己到底想要问什么[1]。
        (二)学生的课堂提问勇气不足
        在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发育有一定的成熟度,不会再跟小学一样直来直去,什么都敢说敢问,逐渐有了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开始不跟别人交谈自己内心正式的想法,导致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次数也明显减少。不仅学生青春期心理特征的变化影响了他们,还有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也是致使他们降低提问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过去的“严师”观念一直影响着每一代的学生,即使是现在的新社会,为了能让学生好好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老师们严厉批评,甚至实施体罚,学生一直在对教师的恐惧下学习。所以很多学生连家长都管不了,却非常听老师的话。在他们的心里,教师是严肃、严厉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老师都要回避,更别说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问题了。
        (三)学生的课堂提问态度失当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取决于他们对提问的态度以及认识,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侥幸心理,他们觉得就算自己不提问,可能别的同学要也会问到自己想问的问题,老师解答之后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所以迟迟不提问,一拖再拖。有的学生会觉得自己不懂的知识点,一会老师也许就讲了,想等等不提问。有的学会觉得自己的问题太简单了,如果提出来可能被老师和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所以也不提问。还有很多类似的心理以及提问态度,致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上没有主动提出问题,不断的累计不懂的知识点,最后导致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四)学生的课堂提问缺少启发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能力,首先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还有就是在课堂中教师没给学生时间以及机会提出问题,没有根据课堂内容设置合理的知识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是提出问题让所有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就会跟着别人一起解答;还有就是问完了之后学生不知道,然后老师就说出自己的答案,没有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所以,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特别依赖老师和其他同学,丧失了主动提问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时间一长,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提问了[2]。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方法
        (一) 鼓励多提问
        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平等的师生互动,通过和蔼可亲的形象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增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与此同时, 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提问的环境。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路人,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找到正确的方式,另外教师需要清晰的认识到机械式教学模式是不利于现代学生发展的。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新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在引入教学知识之后,把数学中的一个知识先作为教学中的引入内容,同时给学生充分的分析时间,这样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问题要提问。
        例如,在开展“勾股定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先给学生讲解对于勾股定理的争议:“在历史上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觉得勾股定理是在古希腊发源的,实际上在更远古的时期我国就有人发现了勾股定理。”这时学生就会心生疑问是谁最早发现了勾股定理呢?在这样的引入环节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有耐心,在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给予表扬,同时耐心的给予回答,让学生喜欢上主动提问题。就算问题没有逻辑,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意识。
        (二)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才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学习更深刻的数学内容,在教学课堂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得到积极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上加入游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据的分析”的教学中,因为对这一概念还不了解,所以主动提问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学习完这一节知识之后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在什么地方运用数据分析?”由此引导他们展开分析和探究,在他们思考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以的新问题,从而主动问老师并得到想要的答案,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都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拓展了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层次,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拓展他们理解问题的角度。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3]。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提问学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有一个人患上了传染病,从他开始经过两轮的传染一共有80个人患病,那么平均一个人可传染几个人?通过比较贴合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切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分析与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在回到实际生活中给他们讲解,让他们对数学知识可以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积极主动的提问和学习,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主动提问的能力使他们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可以较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活跃数学思维逻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大冲.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19):88-88.
[2]杨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8):551-5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