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王延平
[导读]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教育舞台
        王延平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阳春小学  甘肃  武威  733000
        摘要:生活是我们最好的教育舞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同样,我们很多数学知识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要细心的观察周围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同样在数学教学中也要注重生活化,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方面,我们要重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小学数学的基础课程就是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应用题可以十分直接的体现数学关系,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规律,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
        引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一直是一个重点难点,很多学生对应用题都感到非常头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很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题,改变现在这种局面,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并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困难。通过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应用题进行对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的认识到数学也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
        一、数学应用题内容生活化
        在一些小学数学的教材或者配套练习题中常常出现练习题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不符的情况,学生在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代入生活,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教师讲的内容无法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学习应用题知识机械的进行复制,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学会将应用题内容生活化,对一些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的应用题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将课本上的题目转变成生活中的问题,开展生活化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教师要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丰富应用题的教学形式和内容。[1]
        例如,以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的一道题为例如:有A、B两个煤场,A煤场是B煤场存煤的3倍,若从A煤场运出180吨到B煤场,则两煤场存煤相等,原来A、B两煤场各存煤多少吨?这个题对学生来说生活代入感不强,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我们可以将题目做出一定修改,如妈妈买了很多糖果分给小明和小红,小明的糖果数量时小红的三倍,如果小明给小红180颗,那么两人的糖果数量相等,求原来小明和小红各有多少颗糖果。将题目改成与生活更加贴切的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代入感,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解题的原理,对数学应用题要考察的内容更加清晰。
        二、注重应用题教学方法生活化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题的考察内容,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讲解时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一些应用题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复杂难懂,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向学生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示,例如在讲7点什么分的时候,分针落后时针100度?这个题目时,我们可以通过看钟表很快的得出答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题目变得更加直观简单。

同时在讲解其他知识点时我们也可以代入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提升应用题的解题能力。[2]
        例如,以下这个应用题为例:25个同学坐船过河,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坐5人,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在做这道题时,很多学生第一反应会直接用 25÷5=5(次),这样做是不对的,在做题时我们要代入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船往返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驾船返回,所以每次只能运走四名同学,而最后一次不用返回,5个人全部上岸,因此前面的20个人必须渡五次,再加上最后一次,正确答案应该是6次,在讲解时我引导学生代入真实生活中,学生们恍然大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我们一定要根据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开放应用题结构,让应用题更贴近生活
        在大多数应用题中,应用题的结构都是给出清晰的条件,设置好唯一的答案,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往往信息并没有那么明确和唯一,甚至我们可能还有多种选择,因此,为了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我们需要适当的调整应用题的结构,让应用题变得更加生活化和多样化,改变以往程序化的数量关系,提供条件不足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取舍,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信息筛选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3]
        例如,这道应用题:我到商店买桃子,桃子的单价分别为每千克8元、4元、2元。我手里有3张10元的人民币,要剩下6元,我可以怎样买?这样的题目更加贴合实际,属于开放型题目,学生可以有多种解题答案,买一种的有30-8*3=6元;30-4*6=6元;30-2*12=6元;买两种的有:30-8*1-4*4=6元;30-8*2-4*2=6元;30-4*3-2*6=6元;买三种的有:30-8*1-4*4-2*6=6元;30-8*1-4*2-2*4=6元等,通过这样贴合实际的题目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拓展思维,加强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小学数学的教学要能够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并且从抽象的问题中提取出内在数学联系,在应用题的实际讲解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因为难以理解情境而不明白题目,应用题不贴合实际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将题目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是如何被联系起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对数学的探索也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能力。通过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创新让学生看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将生活化引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劳王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19(32):89.
        [2]杨光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J].读写算.2019(08):139.
        [3]金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实践[J].情感读本.2017(0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