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程秀峰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力量的增强。
        程秀峰
        滨州市技师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力量的增强。从目前的中国人才市场层面来看,人才稀缺对于整体社会的发展来说,它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国家开始针对这样的问题做出了相关的人才分配管理和人才培养策略。国家和教育单位也深切的了解到人才的重要性。让伯乐去发现千里马,让教育单位教育工作者去培养人才。我国在人才的培养上,采取了很多策略和方法,比如强基计划等,同时也设置了许多专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院校以及专门攻克理论知识的学校。技工院校就是针对专业技术的院校,在这种院校当中,都是注重实践专攻技术,毕业能够有一技之长,能让学生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立足。
关键词: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融合与渗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知道廉价劳动力会被机器替代,机器自动化能够代替重复机械的动作却不能替代人类有思想的大脑。很多人都担心自己会面临失业的困境。即使机器可以代替人们的很多工作,但是它始终代替不了人类的大脑,代替不了人类工作时的专注度和对待工作时认真的态度。人们知道品德和精神是机器人无法复制的,于是,很多企业在招纳人才时都将工匠精神作为硬性指标。工匠精神非常强烈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自我约束,对待工作永远保持积极热情和追求更好。如果人类能够把这些方面做到极致,机器代替人工就不可能实现。本文立足工匠精神话题,从了解其主要内容入手,结合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来探究二者融合策略,致力于更好地发挥出前者作用来提高后者教育水平,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技工院校学生思想素养。
        一、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
        工匠精神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工匠精神的定义也非常广泛主要是在工作中对工作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良好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敬业,指的是一个人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要树立责任意识,同时要具备一定担当。在工作中最忌讳的就是推卸责任,不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时在工作时也要兢兢业业,没有目标的过每一天是不利于自己能力的提升的,职业技能的拓展。精益,科研人员在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经历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有铁棒磨成针的毅力,才能够做到别人所做不到的事情。这种能力也能够在生活中小的细节方面培养,自己也要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专注,对于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注入百分百的努力,也不会得到百分之百的成绩。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其他方面只要认准一件事情就要认真去做。马马虎虎是得不到成绩的。创新,创新一词不止是在科技研发方面。在一些基础的工作上面也要做到创新发展。不管是一位小文员,还是资深企业大佬。都需要为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够推动工作的突破和发展。在四个方面只是工匠精神的一部分。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太过松懈
        很多人对于职工院校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管理方面太过松懈,职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相比于同龄的学生成绩普遍偏低,影响学生成绩普遍偏下了原因,主要有学校对于教学管理方面没有太过重视,让学生任其发展。这种任其发展会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学校应该在教育管理上加大力度,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有的院校管理制度不完善,这样会出现学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的现象。建立完善的体系和全面的制度可以提升管理力度,这对于营造良好环境并提高学习效率而言具有一定辅助作用。因为技工院校的学生,在技术上有很高突破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这才能成就一个技术性人才。
        2.思想政治方面太薄弱
        职工院校开设的课程一般都是实践课,对于纯理论的学习开设的课程非常少,特别是在思政方面,不过一些有教学成果的名校已经将该课程设为必选课程,并且要求学生在这方面成绩优异。但是对于职工院校,重视技术而轻视知识教育的现象太过严重。即使是有的学校开设了相关的思政课程,但很多学校在相关课程方面出现形式化问题,教师在教学时浮躁,学生在听讲时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出现。而思政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合理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推能够正确的化解自己的情绪和解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群体树立爱国意识,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和担当。从这一层面讲,要持续关注思政教育,提高整体水平来强化其课程地位,这是教育部门急需要解决的一件事情。


        3.学生素质有待提高
        在职工院校当中,有一些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会出现不服从教师管理捣乱课堂纪律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育的失败,在学生当中如果出现素质不高的学生其原因一方面是家庭原因,另一方面是学校原因,针对学生素质不高的现象,老师要强化监管和日常引导,积极提高他们的素养。其中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是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再加上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很容易出现沉迷网络的问题,这也是家长的失职。同时,在学校期间,在这个时候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谈吐优雅等各个方面。
        三、融合策略
        1.积极开展实践教育课堂
        职工院校的主要上课模式是以实践课为主,在实践课上既能够巩固理论知识也能培养实践能力。在实践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因为实践课堂与以后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强化学生群体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深度,使他们形成更系统全面的了解和独特的认知。有的企业在招纳人才是都会问到面试者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工匠精神说说自己的看法。很多面试者连工匠精神最基本内容都无法回答出来,更不要说他会具备这种精神了。企业想要职工具备工匠精神的原因主要有,他们能够在工作上面做到精益求精,钻研刻苦,能够企业带来利益,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这也就是企业想要的人才。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发展和多方面建设的关键,跟着党的脚步走,始终忠于共产党。我们要坚贞不渝的跟着党走,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思政教育是培养良好心理素养和政治素养的关键,也是推进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这就要求相关老师树立创新意识,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如今的社会形态之下,可以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其融入其中,最大化的将教育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引导学生群体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3.指出在实践过程中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并没有将工匠精神落实到实处,只是简单的了解皮毛,尤其是技工院校,他们认为只要把学习成绩以及专业技能学扎实,就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一个人不管能力再强思想一定是不能贫乏的,真正的需要在精神境界上面提升自己。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热门词语,教育部门也指出这种精神,需要在学生时期就要培养,虽然说工匠精神在学习期间表现得不太明显,以后走上社会会影响自己终身,但是这种精神需要在学生时期就要培养。
        四、二者相互渗透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个职业素养高的人,那他一定具备工匠精神。对于技工院校学生而言,他们不单单要学习技术技艺,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而这一阶段是接收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因为走上社会之后就很难有机会专门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针对技工院校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在该阶段毕业之后就都会走上社会,进入专门的职业岗位。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职业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
        2.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发展
        工匠精神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对于后人的影响非常巨大,这种精神不论社会发生多大的变化,经济是如何飞速的发展。这些精神都将会作为基础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国古人就凭借着这种精神,给世界创造了很多奇迹。工匠精神,它能作为一种精神目标,给人们指引方向,为人们树立标杆。这样高尚的精神内涵,值得被继承和发扬。需要一代一代的青年人在职业追求过程中,将这种精神继续的往下传递。
        结束语:
        从职工院校的育人特点和教育角度来看,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有所突破,有所提升。这几年来,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在工作当中要求工匠精神也是趋势所向,相信人们会将这种精神会深入自己的骨髓,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并将这种精神传递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杨威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J]丝路视野,2017,(22)
[2]黎博戴成波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培养与体现研究[J].城市地理2017,(4)
[3]王维东蒙蕾蕾以工匠精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